随着跨境电商和社交电商的快速发展,进口外烟代购市场持续升温。然而,近期多地消费者反映,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购买的外国品牌香烟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不法商家以”正品代购”为幌子实施欺诈,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一、外烟代购市场乱象丛生
据中国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查获走私卷烟案件1.2万起,案值超过15亿元,其中通过社交平台交易的假冒外烟占比达43%。这些所谓的”免税烟”“保税仓直发”产品,大多来自地下作坊的仿制品。
“现在朋友圈里至少有十几个做外烟代购的,价格从150元到500元不等,都声称是正品。”北京朝阳区消费者李先生向记者展示其微信聊天记录,”但收到的货明显是假烟,包装粗糙,口感差异很大。”
典型案例曝光
-
深圳”3·15”特大假烟案
2023年3月,深圳警方捣毁一个通过微商销售假冒外烟的犯罪团伙,查获假冒万宝路、七星等品牌香烟8万余条,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该团伙通过短视频平台引流,再转入微信交易。 -
上海海关截获走私烟
今年5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在入境快件中连续查获12批伪装成”食品样品”的香烟,涉及HEETS、PARLIAMENT等品牌,共计3.6万支。
二、假冒外烟的三大特征
1.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
正规渠道进口的外烟因包含关税、增值税等,零售价通常在300-600元/条。而微商常见的”200元包邮”“买三送一”等促销,基本可判定为假货。某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透露:”真品外烟的进货价都不止这个数。”
2. 包装存在明显瑕疵
- 激光防伪标志缺失或模糊
- 烟盒印刷色彩偏差
- 条形码无法通过官方验证
- 锡箔纸质地差异明显
3. 销售话术套路深
- “海关特殊渠道”
- “内部人员代购”
- “支持专柜验货”(实则无法提供购买凭证)
- “扫码验真”(伪造验证页面)
三、行业监管持续加强
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2年起开展”守护成长”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电子烟及外烟非法交易。截至2023年6月:
– 关闭违规网络账号12.8万个
– 查处违法网站1,200余家
– 建立”外烟溯源管理平台”覆盖32个品牌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负责人表示:”微信代购外烟本身就涉嫌违法。根据《烟草专卖法》,未取得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烟草制品,包括进口卷烟。”
四、消费者维权指南
-
保留完整证据链
包括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快递单据、产品照片等。上海市消保委2023年上半年受理的67起外烟投诉中,32%因证据不足无法立案。 -
及时举报投诉
可通过以下渠道: -
全国12315平台
-
国家烟草专卖局举报热线(12313)
-
当地烟草稽查部门
-
掌握基础鉴别技能
-
真烟烟丝油润有光泽
-
滤嘴棒长度统一
-
燃烧速度均匀(假烟常因填充物不均导致燃烧异常)
某国际烟草品牌中国区法务负责人提醒:”我们从未授权任何个人通过社交平台销售产品。消费者在非正规渠道购买的产品,不仅质量无保障,还可能因存储不当产生健康风险。”
五、行业专家建议
中国控烟协会研究员指出:”部分消费者存在’进口烟危害小’的认知误区。实际上,走私烟逃避质量监管,重金属、焦油含量可能超标。建议通过合法渠道购买国产正规香烟。”
法律专家强调,根据《刑法》第140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2022年浙江某微商因销售假外烟被判刑3年,并处罚金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