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追踪!中华香烟批发生产的外烟一手货源”货真价实”

近日,一条关于”中华香烟批发生产的外烟一手货源”的消息在烟草行业掀起波澜。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该货源以”货真价实”为卖点,通过特殊渠道流通至全国多个省市,其价格仅为市场价的60%-70%,引发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外烟货源网络浮出水面

记者通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这个号称”一手货源”的销售网络主要活跃于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其运营模式极为隐蔽:通过加密社交软件建立联系,采用”线上洽谈、线下交易”的方式完成销售。一位化名”老林”的中间商向记者展示了其仓库中堆积如山的”中华”品牌外烟,包装上明确标注”专供出口”字样。

“这些都是正规烟厂生产的,只是走出口渠道又回流国内。”老林声称,由于避开了国内烟草专卖体系的高额税费,所以能够以每条380元的价格出货,而市面上同款香烟的零售价普遍在650元以上。

多地查获”回流烟”案件

今年5月,广州海关在一次例行检查中截获一批申报为”工艺礼品”的集装箱,内藏2000余条标有”专供出口”字样的中华香烟,案值超过130万元。海关缉私部门调查发现,这批货物原本合法出口至东南亚某国,却通过”虚假退货”的方式重新入境。

无独有偶,7月初,浙江省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机关破获一个特大非法经营卷烟团伙,现场查获各类外烟1.2万条,其中中华品牌占比超过40%。该团伙头目王某交代,他们通过贿赂境外仓库管理人员,将本应销往海外市场的中华香烟秘密转运回国内销售。

行业专家解析灰色产业链

中国烟草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建国教授指出:”这种所谓的’一手货源’实际上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走私行为。虽然这些香烟确实是正规厂家生产,但通过非正常渠道回流国内,不仅逃避了国家税收,还扰乱了市场秩序。”

据李教授介绍,我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所有在国内销售的卷烟都必须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调配。那些标注”专供出口”的香烟在配方、焦油含量等方面与内销产品存在差异,未经检验检疫直接流入国内市场可能存在健康隐患。

消费者权益受损案例频发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接触到多位购买过此类”低价中华”的消费者。深圳的张先生表示,他通过朋友介绍以400元/条的价格购买了10条中华香烟,起初口感与正规渠道购买的并无二致,但存放一个月后,烟支出现明显干裂、霉变现象。

更令人担忧的是,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科近期接诊了多位因吸食”问题香烟”导致呼吸道异常的患者。主治医师刘敏发现,这些患者提供的烟盒虽然外观与正品无异,但经检测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和添加剂成分。

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

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下发《关于开展打击卷烟走私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重点整治”出口回流烟”等违法行为。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非法经营卷烟案件2.3万起,同比增长17%,其中涉及中华品牌的条件占比显著上升。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已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追踪异常物流信息。8月初,一个横跨六省的非法经营网络被成功捣毁,该团伙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为掩护,两年间走私各类外烟案值达2.6亿元。

行业呼吁建立追溯体系

面对日益隐蔽的非法卷烟流通现象,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加速推进卷烟二维码追溯系统的全覆盖。该系统可实现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真伪及合法来源。

多位法律专家建议,应修订《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加大对”出口转内销”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建立跨境联合执法机制,从源头遏制灰色产业链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