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免税进口香烟哪里有卖”货真价实”

近日,广州海关破获一起案值超2亿元的走私免税香烟大案,现场查扣”中华”“万宝路”等品牌走私香烟8.4万条。这已是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全国海关通报的第12起同类案件。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所谓”免税进口香烟”的地下交易再度活跃,多地出现以”海关扣押品”“保税区尾单”为噱头的销售骗局。

一、走私香烟穿上”免税”马甲 犯罪手段持续翻新

2023年8月,厦门海关缉私局在翔安区某物流园查获伪装成”电子配件”的走私香烟集装箱,箱内夹藏免税标香烟1.2万条。经鉴定,这些标注”DFS免税”的香烟中,有近三成是使用真烟盒包装的假冒产品。

“犯罪团伙现在采用’真假混卖’模式。”海关总署缉私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走私分子通常将20%的真品与80%的假货混合销售,利用消费者”验过几包是真货”的心理实施诈骗。今年1-7月,全国海关共查获此类案件涉案香烟达430万条,同比上升17%。

典型案例回溯:

  • 深圳”5·12”特大走私案:犯罪团伙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虚构”保税仓直发”信息,实际从越南经广西边境走私,查获假冒”中免”标识香烟6.8万条
  • 青岛港”水客”走私案:利用”蚂蚁搬家”方式通过邮轮旅客携带,累计走私韩国免税烟1.3万条

二、三大销售渠道藏猫腻 消费者维权困难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涉嫌违法销售”免税烟”的渠道主要分为三类:

  1. 社交平台”暗语”交易

    在部分短视频平台,商家以”口粮”“特供”等暗号招揽客户。2023年6月,杭州警方查处的一个窝点中,犯罪嫌疑人通过直播展示”海关罚没现场”视频获取信任,实际销售的是地下作坊生产的假烟。

  2. 外贸公司”挂羊头卖狗肉”
    一些声称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以”样品处理”“临期清仓”名义销售。上海浦东新区市监局近期处罚的某公司,其销售的所谓”机场免税余货”经检测全部为假冒产品。

  3. 海外代购”真瓶装假酒”式骗局
    南京消费者王先生向记者展示,其花费2.8万元购买的”日本机场免税七星烟”,到货后发现条盒防伪码与内盒完全不符。类似投诉在12315平台上半年已达376起。

“这些销售行为存在多重违法。”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邱宝昌指出,不仅涉嫌走私和售假,还可能违反《电子商务法》关于商品来源公示的规定。

三、鉴别真伪存在专业壁垒 海关发布五大识别要点

面对日益精密的造假技术,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广州烟草质检站实验显示,最新查获的假冒免税烟,在包装印刷、薄膜封装等方面与真品相似度达90%以上。

海关总署近期发布的识别指南提示:
– 查看激光防伪标志是否具有三维动态效果
– 验证免税标签上的流水号与包装内码是否一致
– 注意免税品按规定不得标注中文”专供出口”字样
– 检查烟盒侧面的免税专卖标识是否完整
– 通过”中国海关”APP扫描二维码验证通关记录

“真正的免税香烟只能在口岸隔离区内购买。”北京首都机场海关旅检科负责人强调,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免税店商品严禁二次销售。今年机场海关已查处37起违规代购免税烟行为。

四、多部门开展”国门利剑2023”专项行动

针对走私免税香烟乱象,海关总署联合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自9月1日起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打击:
– 利用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套购香烟行为
– 通过”水客”以人身藏匿方式走私
– 跨境电商平台虚假申报

9月15日,珠海拱北口岸查获”两地牌”货车暗格夹藏香烟案,犯罪嫌疑人将香烟藏于特制油箱夹层中。同日在昆明长水机场,海关通过CT机查获行李箱夹层中的免税香烟172条。

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查处案值5万元以上的假烟案件1.2万起,其中涉及”免税”噱头的占比达34%。专家提醒,购买烟草制品应选择正规零售点,所有声称能低价批量提供免税烟的都涉嫌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