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点】”免税”香烟暗藏猫腻 消费者花高价买到假货
“花400块买了一条免税中华,抽了两根就觉得不对劲,味道太冲了!”在北京朝阳区某写字楼工作的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上周购买的”免税烟”,包装上印着醒目的”DUTY FREE”字样,但细看之下防伪标识模糊不清。
像张先生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近日暗访发现,一个以”免税烟”为幌子的灰色产业链正在悄然蔓延——从线上微商到线下烟酒店,从机场周边到旅游景点,打着”免税”“正品”“低价”旗号的香烟销售已成规模,但其中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一、免税烟的”灰色江湖”:暴利可达300%
1. 线上交易猖獗:微信成主要销售渠道
记者通过关键词搜索,轻易找到了十余个声称销售”免税烟”的微信号。这些账号大多使用美女头像,朋友圈充斥着各种名牌香烟的图片和视频,配文”机场免税店直供”“海关扣押货”“保真可验”等宣传语。
“软中华380一条,硬中华320,量大从优。”一个名为”免税烟总代”的卖家向记者报价,这比正规烟草专卖店的价格低了近40%。当记者询问货源时,对方只含糊表示”有特殊渠道”,并强调”绝对保真”。
2. 线下暗流涌动:旅游区成重灾区
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周边,记者发现多家便利店暗中销售”免税烟”。一家店铺老板直言不讳:”这都是给没出国的客人准备的,价格比店里便宜,但比真免税店贵一点。”记者注意到,这些香烟外包装与正品极为相似,但缺少中国烟草特有的专卖标识。
三亚、厦门等旅游城市的情况更为严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导游告诉记者:”很多游客想买免税烟带回去送人,但没时间去免税店,就会在景区周边购买。这些店十家有八家卖的是假货。”
二、暗访造假工厂:惊人内幕曝光
1. 高仿包装几可乱真
通过线人引荐,记者以”批发商”身份接触到了位于广东某地的一家包装加工厂。车间里,数十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碌,各种名牌香烟的包装盒、锡纸、玻璃纸一应俱全。
“现在技术很成熟了,激光防伪、镭射标都能做。”工厂负责人李经理向记者展示了几种”高仿”包装,”这种A货连专业人士都要仔细看才能分辨,市场上80%的’免税烟’用的都是我们的包装。”
2. 劣质烟丝危害健康
更令人担忧的是烟丝质量问题。在福建云霄县的一个地下作坊,记者看到工人们将劣质烟叶与香精混合,通过简易设备卷制成烟。”这种烟成本不到20块一条,卖出去就是300多。”作坊老板坦言,”抽多了肯定对身体不好,但又不是毒品,没人管这个。”
医学专家指出,这类劣质香烟中焦油、尼古丁含量远超国家标准,长期吸食会增加患肺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监管困境:打击为何如此艰难?
1. 法律界定模糊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真正的免税烟只能在口岸免税店购买,且必须凭出入境记录,每人限量两条。市面上流通的所谓’免税烟’基本都是非法的。”
但现实执法中存在诸多难点。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李明分析:”对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刑法有明确规定;但对于使用近似包装、打擦边球的行为,法律界定就比较模糊,给不法分子留下了操作空间。”
2. 跨境取证困难
“很多案件涉及境外团伙,服务器设在国外,资金流向复杂,取证难度很大。”公安部经侦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一些造假团伙采用”境外注册、境内生产、线上销售”的模式,故意制造管辖障碍。
四、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
1. 正规渠道是关键
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声明强调,我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所有合法销售的卷烟都必须带有”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字样和激光防伪标识。消费者应通过正规烟草专卖店购买,切勿贪图便宜。
2. 识别技巧分享
- 看包装:真品印刷精美,颜色均匀;假货常有套色不准、字体模糊等问题
- 摸手感:真烟包装薄膜平整光滑;假货常有气泡、皱褶
- 查标识:真烟有完整的专卖标识和20位防伪码,可通过官方渠道验证
- 品味道:真烟香气纯正,假烟常有刺鼻的香精味
五、行业变革在即?电子烟冲击下的传统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子烟的兴起,传统卷烟市场正在经历变革。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部分制假团伙已开始转向生产假冒知名品牌电子烟,这对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烟草有专卖制度保护,电子烟的市场更为开放,监管难度更大。”一位电子烟企业负责人忧心忡忡地表示。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实测发现,尽管国家明令禁止网上销售电子烟,但通过变换关键词、私聊交易等方式,相关产品仍然大量流通。
与此同时,正规免税店也在调整策略。中免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升级防伪系统,未来每一条免税烟都会有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就能验证真伪和购买渠道。”
[注:文中涉及人物均为化名,部分细节经过处理以保护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