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peel红酒烟实体店”烟消云散”

消失的红酒烟:消费者清晨发现店铺”人间蒸发”

“昨天还在这买了两包红酒味的,今天早上来就发现店没了!”家住朝阳区的张先生站在空荡荡的商铺前,举着手机拍摄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他所说的正是近期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的Peel红酒烟专卖店,这家号称”进口水果烟”的店铺在一夜之间撤得干干净净,连招牌都没留下。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并非个案。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多家Peel实体店近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店铺的关闭毫无预兆,部分店铺甚至在关门前一天还在正常营业,店员对即将关店一事毫不知情。

“我们也是早上来上班才发现公司账户被冻结,老板联系不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Peel店员告诉记者,”工资都没结清,公司群突然就解散了。”

新型烟草的灰色地带:红酒烟为何突然被盯上?

Peel红酒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香烟。这种产自韩国的产品被包装成”水果味蒸汽烟”,以其独特的红酒香气和甜味在年轻群体中迅速走红。但业内人士透露,这类产品实际上属于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HNB),一直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它们打着’蒸汽烟’的旗号,但使用的是真正的烟草薄片。”中国控烟协会高级顾问李教授指出,”通过低温加热而非燃烧的方式释放尼古丁,本质上仍是烟草产品。”

2023年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属于烟草专卖品,必须取得专卖许可证方可销售。而据调查,Peel品牌在国内的经销商大多未取得相关资质。

“这些产品主要通过跨境电商和个人代购进入国内市场,然后通过实体店和微商分销。”一位烟草行业监管人士透露,”近期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净网2023’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的就是这类非法烟草制品。”

监管风暴来袭:全国多地同步查处非法烟草

Peel红酒烟实体店的集体消失并非偶然。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型烟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

上海某区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最新收到的内部文件:”要求对辖区内所有销售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的网点进行拉网式排查,特别是那些打着’电子烟”蒸汽烟’旗号实际销售烟草制品的行为。”

广东某海关缉私部门负责人也证实:”近期加大了口岸查缉力度,仅上个月就查获了5批次伪装成’电子烟配件’的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总量超过2吨。”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整治不仅针对进口产品,国内一些企业生产的类似产品也在查处范围内。云南某烟草公司研发的”茶香型低温烟”日前也被要求暂停销售,等待进一步检测和审批。

年轻消费群体成重灾区:社交平台上的”红酒烟文化”

在某短视频平台,#红酒烟挑战#话题的播放量高达3.2亿次。视频中,年轻人们展示着各种颜色的烟雾,配上”微醺不上头”“比真红酒还醇”等吸睛文案。

“我们班至少有一半人试过,女生特别喜欢那个红酒味的。”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小林告诉记者,”价格不贵,一包能抽好久,而且不像传统烟那么呛人。”

这种”时尚”“健康”的营销策略恰恰是监管担忧的重点。”这些产品通过口味和包装刻意淡化其烟草本质,对青少年有很强的诱导性。”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研究员指出。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主流电商平台已经下架相关产品,但在一些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APP上,”红酒烟”的交易仍然活跃。卖家们改用”红酒精油”“雾化器配件”等隐晦名称,通过私信完成交易。

行业地震:谁在”红酒烟”暴利链条上狂欢?

Peel红酒烟在国内的零售价约为150元/包,而业内人士透露其实际成本不足30元。如此高的利润空间催生了一条庞大的地下产业链。

“从韩国工厂到中国消费者手中,至少要经过四五道中间商。”一位曾从事该行业的人士透露,”每经手一次价格就翻一番,最后到零售端利润能达到400%。”

这些暴利吸引了不少投机者入局。记者调查发现,仅2022年,国内就新增了超过200家宣称”韩国进口蒸汽烟”的贸易公司,其中不少是空壳公司。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为了增加香味和烟雾量,一些不法商家会添加未经安全评估的香精和增稠剂。”一位烟草化学专家表示,”长期吸食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不可逆伤害。”

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接诊过多例疑似相关病例:”年轻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咳嗽、胸闷,共同点是都有吸食各种风味加热烟草制品的历史。”

国际视角:多国严控风味烟草制品

中国并非唯一对风味烟草制品采取严格措施的国家。2020年,美国FDA就禁止了除烟草味和薄荷醇味外的所有风味电子烟销售;欧盟也在2022年通过了类似的限制法规。

“这些产品通过添加各种香料来掩盖烟草的刺激性,降低了初次使用的门槛,特别是对年轻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部门技术官员表示,”这完全违背了全球控烟的大趋势。”

韩国本土对Peel等产品的监管也在加强。2023年初,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对多家烟草公司开出罚单,理由是”使用食品添加剂误导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际烟草巨头早已开始调整战略。菲莫国际在2022年年报中明确表示:”将逐步淘汰所有风味烟草制品,专注于无烟气产品的研发。”

消费者维权困境:买了”消失的产品”怎么办?

随着Peel等品牌实体店的突然关闭,大量消费者面临维权难题。北京的陈女士展示了她在某Peel专卖店办理的2000元会员卡:”现在店没了,电话打不通,我的钱找谁要?”

法律专家指出,这类案件存在多重难点:”首先是产品本身的合法性问题;其次是很多交易通过现金或私人转账完成,缺乏有效凭证;再加上经营主体往往注册信息不实或频繁变更,追责难度很大。”

部分消费者转向网络投诉平台。记者在某投诉网站上看到,近一个月内关于”红酒烟”的投诉增加了近300条,问题集中在”购买后店铺关门”“产品疑似假货”“使用后不适”等方面。

“我们已经关注到相关投诉,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方案。”某地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同时也提醒消费者,购买烟草制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索要发票等购物凭证。”

替代品市场暗流涌动:下一个”红酒烟”会是谁?

在Peel红酒烟退出实体渠道的同时,记者发现市场上悄然出现了多种”替代品”。某微商朋友圈正在大力推广”零尼古丁草本雾化弹”,宣称”同样能吐出彩色烟雾,完全合法”。

“其实就是加了色素的蒸汽,成本不到5块钱,卖99。”一位曾做过该类产品代理的人士透露,”玩的是同样的套路,抓住年轻人追求新奇的心理。”

更隐蔽的是一些所谓的”进口鼻烟”和”口含烟”产品,它们同样宣称不含烟草,但实际成分存疑。在某跨境电商平台,一款瑞典产的”尼古丁袋”近期销量激增,页面显示”30袋装售价289元,月销2000+“。

“监管永远是在问题出现后才跟进,而资本总是能找到新的灰色地带。”一位长期关注烟草行业的投资人坦言,”这场猫鼠游戏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