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阿里山香烟代购”鱼目混珠”

记者/李明轩 发自台北


海关查获特大走私案牵出灰色产业链

今年3月,厦门海关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一批申报为”台湾食品”的货物中,竟藏有1200条阿里山香烟。这批外包装印有”专供出口”字样的香烟,经鉴定全部为假冒产品。更令人震惊的是,走私团伙通过社交平台以”免税代购”名义,已销售同类假烟超2万条,涉案金额达600万元。

“这些假烟使用工业香精勾兑,焦油含量超标3倍以上。”厦门烟草专卖局稽查队长王勇向记者展示查获样品时指出,部分假烟过滤嘴含有荧光增白剂,”长期吸食可能诱发口腔癌”。


代购市场现”三重骗局”套路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阿里山香烟代购市场主要存在三类欺诈行为:

  1. 产地造假
    在淘宝某代购店铺,标注”台湾直邮”的阿里山香烟售价仅85元/条。经追踪物流信息,实际发货地为福建云霄——这个以生产假冒香烟闻名的小县城。当地业内人士透露,这里出产的”山寨版”阿里山烟,成本不足30元。

  2. 免税凭证造假

    微信代购商”台货小铺”向客户展示的”金门免税店购物小票”,经台北市会计师公会鉴定,票面金额、商品编号等要素均与正规票据格式不符。该商家却凭借这些伪造凭证,将假烟溢价至280元/条销售。

  3. 以次充好
    高雄某烟酒行老板林先生告诉记者:”正品阿里山香烟滤嘴有防伪激光孔,但大陆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这个细节。”部分不良商家用廉价香烟替换真品,再重新塑封包装。


跨境代购监管存在三大漏洞

物流环节”化整为零”

走私团伙采用”蚂蚁搬家”方式,通过多个快递公司分批寄送。深圳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查获的香烟走私案中,83%的单次邮寄数量控制在10条以内,恰好避开50条的立案标准。

支付平台成”洗钱工具”

代购商要求客户通过数字货币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某比特币交易记录显示,一个标注”茶叶采购”的账户,半年内收到来自大陆的转账逾200笔,总金额达37万元。

社交平台监管缺失

在闲鱼、小红书等平台,以”阿里山伴手礼”“台湾特产”为暗号的代购信息仍大量存在。平台算法反而将这些内容推送给搜索过相关关键词的用户。


消费者维权陷”三难”困境

北京消费者张先生花费5600元购买的20条”免税阿里山香烟”,经检测全部为假货。但维权过程中却遭遇:
举证难:代购拒绝提供购物视频等证据
鉴定难:大陆烟草机构不提供台烟真伪鉴定服务
索赔难:跨境交易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台北市消保官陈信诚透露:”去年接获大陆消费者投诉案47件,最终成功调解的仅3件。”


行业专家揭示识别要点

台湾烟草同业公会技术顾问周明德教授指出正品阿里山香烟的四大特征:
1. 条盒侧面有凹凸感防伪标签
2. 烟支排列呈7-6-7规格
3. 滤嘴处可见”ALISHAN”激光微刻
4. 烟气带有特有的乌龙茶香调

“真品零售价不会低于1200新台币(约合280元人民币),过分低价必定有诈。”周教授特别强调。


两岸联合打击机制待加强

尽管《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已实施11年,但在香烟打假方面仍存在协作障碍。福建公安边防总队负责人透露:”去年通报台湾方面的17条制假线索,仅收到3份回复。”而台湾刑事局则回应称:”部分案件因证据格式不符合司法互助要求被退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已将电子烟纳入监管,但对跨境代购烟草制品的处罚条款仍显模糊。法律界人士呼吁,应建立两岸联合打假数据库,并明确平台方的审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