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惊现”贴牌香烟”地下工厂
近日,本刊记者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发现一处隐蔽的香烟代工窝点。该作坊白天大门紧闭,夜间却灯火通明,工人将印有越南文字的香烟包装拆封后,重新装入印有”专供出口”字样的中华、玉溪等品牌包装盒中。
2023年4月12日凌晨,记者通过无人机拍摄到:五辆悬挂桂P牌照的厢式货车从该窝点后门驶出,沿滨海公路向防城港方向行驶。经追踪发现,这些车辆最终停靠在防城港码头附近的一处私人仓库,与一艘越南籍渔船完成货物交接。
跨境代工链条运作内幕
调查显示,该团伙采用”两头在外”模式运作:
1. 原料采购:从越南海防市进口廉价烟丝(每公斤约35元)
2. 包装制作:在东莞定制仿冒名牌烟盒(每套包装成本不足2元)
3. 境内加工:广西窝点完成卷制、包装(日均产量达2000条)
4. 走私出口:通过渔船运往越南芒街,再以”转口贸易”名义销往第三国
知情人士透露,这种”越南贴牌—中国改装—再出口”的模式,可规避高达57%的烟草消费税。2022年11月,东兴海关曾查获类似案件,当场扣押假冒香烟1.2万条,案值超300万元。
暴利驱动下的产业变异
对比正规渠道与代工渠道的成本差异:
成本项目 | 正规渠道 | 代工渠道 |
---|---|---|
烟丝(条) | 45元 | 12元 |
包装(条) | 15元 | 3元 |
人工(条) | 8元 | 1.5元 |
综合成本(条) | 68元 | 16.5元 |
市场售价(条) | 180元 | 150元 |
某烟草行业分析师指出:”这种代工烟虽然使用越南包装掩人耳目,但实际配方完全不符合国际标准。检测发现,部分样品焦油含量高达18mg/支,超出国标2.6倍。”
监管盲区与执法困境
边境管控存在三大难点:
1. 认定标准模糊:现行法规对”半成品烟丝”的界定不明确
2. 管辖权争议:跨境代工涉及两国司法协作
3. 取证难度大:作坊多采用”蚂蚁搬家”式运输
2023年1月,防城港市烟草专卖局在例行检查中,曾发现某物流公司运输的”茶叶”实为烟丝,但因包装未标注烟草标识,最终只能按普通货物违规处理。
行业震荡与连锁反应
这种代工模式已引发多重影响:
– 越南本土烟草企业投诉中国代工产品冲击市场
– 国内正规出口香烟订单同比下降17%(2023年Q1数据)
– 边境地区出现”香烟黑导游”新职业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代工香烟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流入国内市场。记者在某社交平台发现,有卖家以”免税越南烟”名义销售,月销量超过2000单,评论区多次出现”和国内买的味道不一样”的反馈。
最新案件动态
就在本报道截稿前,记者获得最新线索:5月8日,南宁海关缉私局在崇左市宁明县查获一个类似窝点,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查获假冒”中华”香烟成品800余条、半成品烟丝2.3吨。该窝点的记账本显示,近半年已累计代工香烟超5万条,主要销往柬埔寨和老挝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