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正品外烟爆珠一手货源”货真价实”

近日,多地海关查获跨境走私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案件,涉案金额超2.3亿元。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和电商渠道中,大量标榜”正品外烟爆珠一手货源”的商家正通过”免税直邮”“海关扣押货”等话术吸引消费者,形成了一条从境外采购到国内分销的灰色产业链。

一、走私大案牵出网络销售链条

2023年8月,深圳海关破获一起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走私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案,现场查获IQOS、GLO等品牌烟弹37万支。犯罪嫌疑人通过伪造跨境电商订单信息,将本应以一般贸易方式申报进口的烟草制品伪报为”电子配件”走私入境,再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进行分销。

无独有偶,今年3月杭州警方通报的案例显示,某犯罪团伙通过”微商代理”模式发展下线,利用”正品保证”“厂家直供”等宣传语,在半年内销售各类外烟爆珠超50万盒,经鉴定其中72%为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二、网络平台暗藏交易暗语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商家普遍使用”爆珠”“果味弹”“特殊渠道”等隐晦表述。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标注”口粮代购”的商品详情页中,卖家明确表示”可提供万宝路、HEETS等品牌爆珠烟弹,支持验货”。交易记录显示该商品月销量达200余单,单价较正规渠道低40%左右。

业内人士透露,这类交易往往采取”分段式”沟通:平台展示普通商品图片,实际交易通过私聊发送真实货品信息;支付时要求使用”朋友代付”“虚拟商品”等名义;物流则采用”化整为零”的邮寄方式规避监管。

三、假冒伪劣产品危害显现

江苏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2023年抽检数据显示,网络渠道购买的所谓”原装进口爆珠”,不合格率高达81.3%。主要问题包括:
– 使用工业香精替代食用级香料
– 尼古丁含量超出国家标准3-5倍
– 过滤嘴材料含荧光增白剂
– 包装防伪标识系伪造

广州某三甲医院呼吸科接诊记录显示,2022年以来因吸食不明来源烟草制品导致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痉挛的病例同比增加47%,部分患者反映吸食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四、监管技术升级应对新挑战

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升级”烟草市场综合治理平台”,新增了:
1. 网络涉烟信息抓取系统,日均扫描网页超500万页

2. 物流寄递涉烟行为识别模型,准确率达92%
3. 电子烟追溯管理平台,实现”一物一码”监管

2024年1-5月,全国共查处各类违法经营烟草案件1.2万起,其中网络涉烟案件占比升至63%。值得注意的是,约37%的案件涉及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引流,部分主播通过”测评”“开箱”等形式变相推广违禁产品。

五、消费者维权面临多重困境

北京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数据显示,外烟类消费纠纷调解成功率不足20%,主要因为:
– 交易过程无正规票据
– 商品真伪鉴定渠道缺失
– 跨境维权法律程序复杂
– 部分消费者自知购买行为违规而放弃投诉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未经许可经营烟草专卖品将面临违法经营额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还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走私烟草制品同样可能面临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