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控烟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个隐蔽的高仿香烟地下产业链正在悄然扩张。这些外观与正品几乎无异的”高仿烟”,通过”一手批发”的方式流入市场,不仅严重扰乱正常烟草市场秩序,更对消费者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高仿香烟产业链浮出水面
2023年5月,广东省公安部门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冒品牌香烟案,现场查获假冒”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成品及半成品共计120余万支,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该案揭开了高仿香烟地下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办案民警介绍,该犯罪团伙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根据下家需求定制不同品牌的高仿香烟。其制假窝点设在偏远农村,生产设备专业,外包装仿真度极高,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
“这些高仿烟从外观上看几乎与正品无异,连防伪标识都能做到高度相似。”参与案件侦办的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表示,”只有通过专业设备检测,才能发现其中猫腻。”
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密布
高仿香烟的销售渠道呈现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在线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媒体、二手交易平台等发布”一手批发”“厂家直销”等广告信息,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吸引买家。
2023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一起利用直播平台销售高仿香烟案件。涉案主播以”内部渠道”“免税烟”等为噱头,通过直播展示各类品牌香烟,实际销售的却是高仿产品。该案涉案金额超过500万元,受害消费者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
在线下,高仿香烟主要通过一些小超市、烟酒店、娱乐场所等渠道流通。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酒店老板透露:”有些’熟客’会专门来问有没有’便宜货’,他们明知道是高仿的,但图的就是价格便宜。”
高仿烟危害远超想象
与正品香烟相比,高仿香烟的健康危害更为严重。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数据显示,高仿香烟中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含量往往超出国家标准数倍,部分样品甚至检出重金属超标。
“这些高仿烟使用的原料质量低劣,生产环境恶劣,完全不顾及消费者健康。”中国控烟协会专家指出,”吸食这类香烟,患肺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高仿烟中还可能添加了不明成分。2022年,江苏省查获的一批高仿香烟中,检出含有违禁添加剂,这些物质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
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购买、销售高仿香烟不仅危害健康,还面临严重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相关法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情节严重的可构成犯罪,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2023年1月,上海市静安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因长期销售高仿香烟,被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万元。
“很多消费者认为买高仿烟只是’占小便宜’,实际上已经涉嫌违法。”法律专家提醒,”一旦被查获,轻则行政处罚,重则刑事追责。”
监管打击持续加码
面对高仿香烟泛滥的问题,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2023年以来,全国已开展多轮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专项行动。公安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共破获此类案件1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涉案总值超过10亿元。
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升级。目前,全国正规烟草制品已实现”一物一码”追溯管理,消费者可通过扫码验证真伪。同时,大数据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售假行为的发现和追踪。
“打击高仿香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呼吁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发现可疑线索及时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消费者如何辨别高仿烟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辨别高仿烟可注意以下几点:
- 价格异常低廉,通常比市场价低30%以上;
- 包装印刷质量稍差,色彩不够鲜艳,细节处有模糊;
- 烟支切口不平整,烟丝颜色不均匀;
- 扫码验证无法通过或显示异常信息;
- 口感差异明显,正品香烟口感醇和,高仿烟常有刺喉感。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醒:”最保险的方法还是到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正规商家购买,并保留购买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