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peel酸奶烟“鱼目混珠”

电子烟市场乱象:酸奶口味烟弹盯上未成年人

近期在社交媒体平台掀起热议的”peel酸奶烟”,正以极具迷惑性的包装和营销手段冲击着电子烟监管红线。这款来自境外的电子烟产品,不仅在外包装上高度模仿某知名酸奶品牌,更通过”水果酸奶”“冰淇淋风味”等宣传语,明显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营销。记者调查发现,该产品已通过代购渠道流入国内市场,在部分短视频平台出现”开箱测评”内容。

伪装成零食的”糖衣炮弹”

实际调查显示,”peel酸奶烟”的包装设计与超市常见的袋装酸奶几乎如出一辙:采用蓝白配色方案,印有草莓、芒果等水果图案,甚至模仿酸奶包装标注”净含量”等字样。打开包装后,内部烟弹造型酷似酸奶吸嘴袋,仅在不显眼位置用英文标注”nicotine”(尼古丁)字样。

“第一眼真以为是儿童零食。”北京朝阳区某初中教师李雯向记者展示其没收的电子烟时表示,”班上先后有3个学生被发现吸食这种电子烟,他们都说是从短视频里看到’可以喝的电子烟’才好奇购买的。”

多地曝出未成年人吸食案例

深圳:12岁学生住院事件

2023年1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一名出现持续咳嗽、胸闷症状的12岁患者。经检查,该学生肺部出现磨玻璃样病变,在其书包内发现”peel酸奶烟”包装。主治医师王建国指出:”患者承认每日吸食该电子烟近20口,这种高频使用对儿童呼吸系统的伤害远超传统香烟。”

杭州:校园周边商铺查处

今年1月,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在某小学周边文具店内查获伪装成文具用品的”peel酸奶烟”。店铺负责人交代,这些电子烟以”解压玩具”名义进货,通过”买铅笔送玩具”的方式向学生兜售。被查获的产品检测显示,其尼古丁含量达到59mg/ml,远超我国规定的20mg/ml标准。

监管困局:跨境代购成灰色渠道

社交平台的”种草”乱象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搜索发现,相关关键词已被屏蔽,但仍有用户通过”酸奶味小玩具”“可吸果冻”等隐晦表述进行传播。在某生活方式分享平台,名为”测评新口味酸奶”的帖子下,有用户留言指导如何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选择’日用品’类别报关,单次购买不超过2盒基本不会被税。”

法律专家:涉嫌多重违法

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洁指出:”该产品首先违反《电子烟管理办法》中关于口味限制的规定,其次在包装上未按要求标注中文警示,更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据了解,深圳海关近期已查获3批伪装成食品的电子烟,共计1200余支。

行业警示:新兴营销手段藏隐患

口味创新背后的风险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数据显示,”peel酸奶烟”使用的调味剂中包含丁二酮等可能引发”爆米花肺”的物质。更令人担忧的是,其甜味剂添加量达到普通电子烟的3倍,极大降低了初次使用者的不适感。

全球监管态势收紧

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原产国已于2022年禁止销售调味电子烟,但却通过变更包装继续出口。类似情况在多个国家出现,澳大利亚查获的”酸奶小熊”电子烟、英国曝光的”果汁棒”电子烟,均采用相同营销策略。我国电子烟行业协会近期已发布特别警示,要求会员单位严防此类产品进入正规销售渠道。

家长识别指南:四招辨真伪

  1. 检查产品标识:正规电子烟必须标注”本品含有尼古丁,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等中文警示语
  2. 观察使用方式:真正酸奶包装不可能出现吸嘴或充电接口
  3. 注意购买渠道:我国已全面禁止电子烟网上销售,任何网络售卖行为均属违法
  4. 警惕特殊气味:当孩子衣物或书包出现异常的甜香味时需提高警惕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发现类似产品应立即拨打12313举报。目前,全国电子烟市场专项检查行动已将该类隐形电子烟列为重点查处对象,近期将公布首批违规产品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