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时刻!福建云霄精仿烟厂家直销”鱼目混珠”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被曝存在一个组织严密的精仿香烟制售网络。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地部分不法厂商通过”厂家直销”模式,将外观与真品几乎无异的假冒”中华”“利群”等品牌香烟销往全国多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高仿工艺突破防伪技术 肉眼难辨真假

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精仿烟”在包装工艺上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不法分子不仅完美复刻了品牌商标、包装色彩和字体排版,还通过特殊渠道获取了与真烟相似的滤嘴材料、烟丝配比甚至条形码信息。

“最新一批货的激光防伪标志都能通过扫码验证,外包装的烫金工艺和真品放在一起,连专卖店员工都要仔细辨认才能发现区别。”一位曾接触过该产业链的匿名人士透露。这些高仿产品主要模仿中华(硬盒)、利群(阳光)、芙蓉王(硬黄)等中高端畅销品牌,批发价仅为正品的三分之一。

跨省销售网络曝光 快递成主要运输渠道

2023年5月,浙江温州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查获的2000余条假冒”中华”香烟就源自云霄。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通过社交平台与云霄厂家建立联系,使用”茶叶”“食品”等伪装品名通过快递发货,每月交易额超过80万元。

类似的案件在多地均有出现:
– 2022年9月,江苏南通查获通过物流运输的假冒”利群”香烟1200条

– 2023年1月,广东韶关破获的假烟案中,犯罪嫌疑人使用”云霄特产”作为物流标签
– 2023年7月,湖南长沙某烟酒店被查出销售来自云霄的仿冒”芙蓉王”

隐蔽生产窝点藏身民宅 形成区域”产业”

云霄县某乡镇居民反映,当地部分家庭作坊白天大门紧闭,夜间却频繁有车辆出入。这些窝点多选择在偏远村落或城乡结合部的普通民宅内,生产设备简单但效率惊人,一个不足100平米的小作坊日产量可达500条。

“他们往往采取订单式生产,接到订单后才开工,做完立即转移,现场很少留库存。”一位参与过打假行动的执法人员表示。这些作坊之间分工明确,有的专门负责印刷包装,有的专注烟丝调配,还有的只做最后的组装工序,形成了专业化的协作网络。

线上线下结合销售 消费者维权困难

这些假烟主要通过三种渠道流向市场:
1. 社交平台暗语交易:在微信、QQ群中以”口粮”“特价烟”等暗号招揽客户
2. 小型便利店掺卖:部分街边小店将假烟混在真烟中销售

3. 婚庆、工地等特殊场合:利用这些场合用烟量大、鉴别意识弱的特点批量出货

由于仿真度过高,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多位受害者表示,即使发现购买到假烟,也因取证困难、涉案金额小等原因难以维权。某地消费者协会2023年受理的27起假烟投诉中,成功获得赔偿的不足三成。

行业人士揭秘造假手法 暴利驱动屡禁不止

一位烟草行业资深人士分析了造假者的常用手段:
– 使用低质烟叶经化学调味后模仿品牌香烟口感
– 回收真烟包装二次灌装
– 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正规烟厂的废弃包装材料
– 购买小型印刷设备自行仿制包装

“一条成本不到30元的假烟,转手就能卖到150元以上,利润率超过400%。”该人士指出,这是假烟屡打不绝的根本原因。尽管近年来防伪技术不断升级,但造假者的模仿速度也在同步提高,形成了一场持续的技术博弈。

多部门联合整治 专家呼吁源头治理

面对这一顽疾,2023年8月,福建省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截至10月底,已在云霄及周边地区捣毁制假窝点17个,查获假烟制造设备32台,涉案总金额预估超2000万元。

法律专家建议,除了加大打击力度外,还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 加强对印刷设备、包装材料等上游产业的监管
– 建立快递行业的实名验视制度
– 提高制售假烟的刑事处罚力度
目前,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已将对假烟制造者的最高罚款额度提升至违法经营总额的5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