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烟草旗下百乐(Pianissimo)品牌推出的柠檬味爆珠香烟在国内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款主打”1mg低焦油”“清新柠檬香”的细支香烟,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掀起尝鲜热潮,但实际体验评价却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一、新品上市引爆社交平台讨论
6月18日,小红书平台出现首批百乐柠檬味香烟的测评笔记,相关话题阅读量三天内突破200万次。抖音#百乐柠檬味#挑战赛视频播放量累计达850万次,其中”开箱试抽”类内容占比超过60%。值得注意的是,微博实时讨论中出现了明显的观点对立:
“抽完嘴里真的有柠檬糖的甜香,完全不像在抽烟”
“就是香精勾兑的廉价感,还不如普通薄荷烟”
“击喉感弱到像在吸空气,但适合女生随身带”
“30块钱买包糖果味纸卷?智商税无疑”
这种极端分化的评价使得该产品迅速出圈,甚至引发关于”新型烟草是否在培养年轻瘾君子”的社会讨论。北京控烟协会副会长崔小波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水果味烟草通过感官刺激降低吸烟门槛的现象值得警惕。”
二、实体店销售现”冰火两重天”
记者实地探访北京三里屯、上海巨鹿路等5家进口烟酒专卖店发现,百乐柠檬味的销售情况存在显著地域差异:
- 一线城市:朝阳区某日货店店主透露”首批50条三天售罄,95后顾客占七成”
- 新一线城市:杭州凤起路商户表示”半个月才卖出7包,老烟民普遍反映’不够劲’”
- 特殊渠道:深圳口岸免税店工作人员称”成为代购新宠,限购后反而更抢手”
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日本国内销售用”的中文警示,但并未影响其在国内灰色市场的流通。某跨境电商平台显示,代购价已从官方定价680日元(约合34元人民币)炒至58-65元区间。
三、消费者体验报告呈现戏剧性反差
通过对20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受访者年龄18-35岁),发现几个矛盾点:
-
口感评价:
- 43%认为”柠檬清香持久不腻”
- 37%吐槽”香精味刺鼻像洗洁精”
- 剩余20%表示”无特别感觉”
-
消费场景:
- 派对社交时选择该烟款的比例高达68%
- 独自消遣时仅12%会持续使用
-
复购意愿:
- 初次尝试者回购率41%
- 传统烟民转换率不足8%
“这就像榴莲和香菜,喜欢的会上瘾,讨厌的闻都闻不得。”从事时尚买手工作的李小姐向记者展示了她收集的七种口味百乐烟盒,”柠檬味最适合餐后抽,但同事说我身上有股柠檬空气清新剂的味道。”
四、专家解析”感官分化”现象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指出:”烟草企业添加的柠檬醛、香叶醇等风味物质,会因个人嗅觉受体基因差异产生完全不同的感知。这就像有人觉得香菜是清香,有人认为是恶臭。”
烟草行业分析师张建国补充道:”百乐系列通过1mg焦油+爆珠的设计,本质上是在制造’轻吸烟’的错觉。柠檬味带来的味觉欺骗,可能让吸食者低估实际摄入量。”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FDA在2020年已明令禁止薄荷醇以外的大部分风味香烟,而我国目前尚未对烟草添加剂种类作出明确限制。这种监管差异使得进口风味烟草在国内市场持续走俏。
五、社交媒体衍生文化现象
随着讨论热度攀升,百乐柠檬味意外催生了多个网络梗:
– “社恐福音”:指其清淡口感适合在公共场合隐蔽吸食
– “戒烟过渡神器”:部分网友声称借此减少烟量(尚无医学依据)
– “摆拍道具”:ins风烟盒成为网红咖啡店打卡新元素
某电子烟品牌市场总监匿名透露:”传统烟草公司正在复制我们培养用户习惯的路径,水果味是打开年轻人市场的万能钥匙。”这种说法得到2022年日本烟草年报的侧面印证——其风味烟草产品线利润率比传统产品高出22%。
六、健康争议持续发酵
尽管包装标注”1mg焦油”看似健康,但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鸿指出:”低焦油不等于低危害,柠檬酸等添加剂高温裂解可能产生新的有害物质。”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则监测到,相关营销内容中”清新”“果香”等诱导性词汇出现频率是警示语的3.2倍。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已下架所有百乐烟相关商品,但通过”日代柠檬片”“爆珠配件”等关键词仍能找到变相销售链接。这种”打擦边球”的销售方式进一步加剧了监管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