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追踪!海外香烟代购微信”暗度陈仓”

近年来,随着国内控烟力度加大,一种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海外香烟代购的灰色产业链悄然兴起。记者历时三个月调查发现,这些代购商利用微信”暗度陈仓”,通过隐蔽的交易方式规避监管,将大量境外香烟走私入境。

一、”朋友圈”里的隐秘交易

“日本七星、韩国爱喜、欧盟万宝路…全球正品香烟直邮,保真包税。”这样的广告在部分微信朋友圈并不罕见。记者添加了多个代购账号发现,其朋友圈充斥着各类境外香烟的展示图片,但均未直接标注价格。

“现在查得严,我们都不在朋友圈明码标价。”一位自称”老烟枪代购”的卖家告诉记者,具体价格需要私聊咨询。交易时,他们会使用”茶叶”“零食”等代号指代香烟,收款也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

二、典型案例:深圳海关破获特大走私案

2021年8月,深圳海关破获一起利用微信平台组织实施的香烟走私案。犯罪团伙通过在微信建立多个代购群,招揽客户后从香港走私香烟入境。经查,该团伙累计走私香烟200余万支,案值超500万元。

“他们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每次少量携带过关。”办案人员介绍,该团伙雇佣”水客”每天多次往返深港两地,将香烟化整为零携带入境后再集中发货。

三、代购链条运作内幕

调查发现,这类代购通常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1. 境外采购:在免税店或当地市场批量购买
  2. 走私入境:通过个人携带或物流夹藏方式
  3. 仓储分发:在国内设立多个临时仓库
  4. 微信销售: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下级代理
  5. 快递配送:使用虚假品名发货

一位曾从事该行业的知情人士透露:”最赚钱的是限量版和特殊口味香烟,利润能达到300%。”

四、监管困境:隐蔽性强打击难

尽管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但这类交易仍存在监管难点:

  • 身份隐蔽:使用虚拟账号,频繁更换联系方式
  • 证据固定:聊天记录随时删除,资金流向复杂
  • 物流伪装:采用”货到付款”“虚假申报”等方式
  • 地域分散:上下游分布在多个省市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表示:”这类案件往往需要跨部门、跨地区协作,取证难度大。”

五、最新案例:上海破获”微商”走私团伙

今年3月,上海海关通报破获一起利用微信平台走私香烟案。犯罪团伙通过发展微商代理,在半年内走私香烟80余万支。令人震惊的是,该团伙主要成员均为”90后”,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推广。

办案人员介绍:”他们在抖音发布境外生活视频,暗示可以代购香烟,再将客户引流到微信交易。”

六、健康与法律双重风险

专家指出,这类代购香烟存在多重隐患:

  1. 质量风险:无法保证真伪,可能买到假冒产品
  2. 健康风险:部分境外香烟焦油含量远超国标
  3. 法律风险:购买走私物品同样涉嫌违法
  4. 资金风险:缺乏保障易遭遇诈骗

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未经许可经营烟草制品属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七、平台责任与治理难题

针对微信等平台上的香烟交易,法律专家认为:

“社交平台应当加强关键词过滤和异常交易监测,但完全杜绝存在技术难度。需要建立’监管部门-平台-用户’的共治机制。”

腾讯公司回应称,已建立了一套针对烟草制品交易的识别系统,2022年累计处置违规账号3.2万个。但承认”仍有漏网之鱼”,呼吁用户积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