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丹东哪里有卖朝鲜烟”烟消云散”

记者实地探访中朝边境烟草市场
近日,辽宁丹东边境地区出现朝鲜卷烟热销现象,记者走访发现,鸭绿江畔的免税店、边境集市甚至街头小贩处,”金刚山”“平壤”等朝鲜品牌香烟被摆在显眼位置,售价从30元至200元不等。这些印有朝鲜文字、包装朴素的香烟,正成为部分游客和收藏者的”新宠”。

一、朝鲜烟的”跨境之旅”:从罗先特区到丹东口岸

在丹东中朝友谊桥附近的多家免税店内,朝鲜烟销售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据经营者王先生透露,这些香烟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入境:一是中朝合资的罗先经济特区正规出口,二是边民互市贸易,三是通过跨境物流公司代购。2023年第二季度,仅通过丹东口岸申报入境的朝鲜烟草制品就达1.2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0%。

“最畅销的是金刚山硬盒,烟盒印有白头山图案。”王先生向记者展示的销售记录显示,该单品月销量超过200条。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端产品如”727香烟”(纪念朝鲜战争停战日)采用实木包装,售价高达880元/条,仍不乏买家问津。

二、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博弈

这种特殊商品的流通始终伴随着政策风险。2022年8月,丹东海关曾查获一起走私案,涉案的150条朝鲜香烟伪装成工艺品企图通关。海关人员介绍,正规渠道进口的朝鲜烟草需缴纳50%的关税及17%增值税,而走私利润空间可达300%。

在浪头港附近的民间集市,记者暗访发现更隐秘的交易方式。商贩李女士(化名)的摊位上不见朝鲜烟踪影,但当记者说出暗语”有长白山的特产吗”,她便从柜台下取出用报纸包裹的香烟。这种”地下销售”模式依靠熟人网络,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完成交易。

三、消费者画像:猎奇心态与收藏需求

购买者群体呈现明显特征。在安东阁老街上,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先生一次性购买了5条不同品牌的朝鲜烟:”纯粹是当纪念品,包装上的政治标语很有时代感。”像他这样的收藏爱好者约占消费群体的65%,其余35%为尝鲜型消费者。

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醒,这些香烟未经我国质检机构检测,其焦油含量普遍标注为15mg以上,远超国内香烟标准。2023年4月,大连海关销毁的一批朝鲜香烟中,就被检出重金属超标12倍。

四、跨境贸易的灰色地带

辽宁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崔志勇指出,这种现象折射出边境贸易的复杂性。”根据《中朝边境贸易协定》,烟草本不在免税清单内,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监管盲区。”他举例说明,2021年珲春口岸曾出现用”土特产”名义申报香烟的情况。

在丹东国门湾新区,某跨境电商平台甚至推出”朝鲜商品专区”,其中香烟被归类为”民俗收藏品”规避监管。平台数据显示,相关商品月均点击量超过3万次,转化率达8.7%,远高于普通商品。

五、健康警示与市场前景

医学专家对此现象表示担忧。沈阳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丽华指出,朝鲜香烟普遍缺乏过滤嘴设计,其燃烧充分性测试显示,一氧化碳释放量是国产烟的1.8倍。”去年接诊的3例年轻肺气肿患者,都有长期吸食朝鲜烟的习惯。”

市场分析师则注意到供需关系的变化。随着朝鲜逐步开放罗先特区,2023年第一季度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中国的朝鲜烟草同比增长72%,但同期边境缉私量也上升了55%,显示灰色交易仍在扩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