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多地出现以”香烟批发一手货源”“货真价实”“货到付款”为噱头的非法销售广告。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厂家直销”的香烟不仅涉嫌走私、假冒,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一、新型骗局:朋友圈里的”免税香烟”
2023年5月,广州天河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销售假烟案。犯罪嫌疑人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中华、芙蓉王等品牌香烟批发,厂家直供,支持验货付款”的广告,以低于市场价30%-50%的价格吸引买家。当消费者收到快递后,发现外包装与正品无异,但香烟口感差异明显。
“他们采用’狸猫换太子’的手法。”办案民警透露,”给买家看的样品是正品,实际发货时调包成高仿假烟。等消费者发现时,对方早已注销账号。”
二、典型案例:东莞”货到付款”诈骗案
2022年8月,东莞茶山镇某超市老板陈先生通过陌生号码收到”广东烟草专卖批发”短信,声称可以提供”免税香烟”。在对方出示伪造的烟草专卖许可证后,陈先生订购了价值8万元的香烟。
“快递员送来时要求先付款才能拆箱。”陈先生回忆道,”等付完钱开箱,发现除了最上面两排是真烟,下面全是劣质假烟。”后经警方调查,该团伙半年内作案27起,涉案金额超200万元。
三、犯罪链条:从生产到配送的黑色生态
这些非法香烟主要来自三个渠道:
1. 地下作坊生产的假冒品牌香烟
2. 走私入境的免税香烟
3. 通过非法渠道流出的真烟
犯罪团伙通常采用”化整为零”的运输方式,将香烟伪装成食品、日用品通过物流发货。部分快递网点工作人员为赚取高额运费,明知是违禁品仍协助运输。
四、监管重拳:2023年广东烟草打假专项行动
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
– 2023年上半年查处假烟案件1.2万起
– 查获假烟4.3亿支
– 打掉制假窝点87个
近期开展的”蓝剑2023”专项行动中,深圳警方在某物流园查获伪装成”茶叶”的走私香烟1200余条,案值超百万元。这些香烟外包装与某知名茶叶品牌完全一致,仅通过X光机才能发现端倪。
五、消费者警示:识别非法销售的五大特征
- 价格异常低廉:通常低于市场价30%以上
- 付款方式特殊:只接受加密货币或私人转账
- 宣传渠道隐蔽:主要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传播
- 资质文件模糊:提供的许可证多为PS修改
- 物流信息异常:发货地频繁变更,单号无法查询
广州市烟草专卖局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任何未取得许可证的香烟销售均属违法。消费者购买时应认准正规烟草专卖店,可通过”中国烟草”官网验证商户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