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深入调查
近日,本报记者通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发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出现多起通过渔船走私台湾香烟案件,部分不法商贩更以”免税烟”“军供烟”为噱头,将假冒台湾品牌香烟混入正规销售渠道。海关总署2023年数据显示,仅厦门海关上半年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27起,其中涉及台湾品牌香烟占比达43%。
一、走私链条浮出水面:渔船改装暗格成主要运输工具
2023年8月,浙江台州海警局在例行检查中,查获一艘改装渔船。该船底舱设有隐蔽夹层,藏匿”长寿”“宝岛”等台湾品牌香烟1200余条,案值超80万元。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这些香烟通过”小三通”渠道从金门转运至福建宁德,再经陆路分销至浙江、江苏等地夜市和KTV场所。
值得注意的是,走私香烟包装上普遍贴有”台湾专卖”标签,但经烟草质检站检测,其中62%的样品焦油含量超标,部分产品使用工业香精勾兑。厦门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负责人透露:”查获的所谓台湾香烟中,约三成是地下作坊仿冒产品。”
二、造假手段升级:正品烟盒回收制假形成产业链
2023年5月,广州荔湾区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烟案,现场查获印有”台湾烟酒公卖局”字样的包装盒3.8万个。犯罪团伙从废品站回收正品烟盒,装入劣质烟丝后重新塑封,通过微商以”代购台湾伴手礼”名义销售,单月流水达200余万元。
记者暗访发现,部分电商平台存在隐蔽交易。在某二手交易APP上,搜索”台烟”“免税”等关键词后,会出现”加V咨询”的商家,其朋友圈每日更新”阿里山”“520”等台湾香烟的到货信息。江苏消费者李先生反映,花费680元购买的”台湾七星”经鉴定为漳州某地下工厂仿制。
三、监管重拳出击:多部门开展”利剑2023”专项行动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3年9月起联合海关、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1. 在深圳、珠海等口岸加装CT型行李检查设备,提升夹带识别率
2. 要求快递企业严格执行”实名寄递+开箱验视”双百分百制度
3. 对餐饮娱乐场所开展突击检查,重点查处”台湾专供”等虚假宣传
2023年11月,上海虹桥机场海关查获旅客行李箱夹层藏匿的台湾香烟案,涉案金额达15万元。当事人陈某承认,这些香烟拟以300%的溢价销售给浦东某高端会所。
四、健康风险警示:走私烟重金属超标达国标6倍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报告显示,走私台湾香烟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 铅含量最高达1.8mg/kg(国家标准限值0.3mg/kg)
– 部分样品检出禁用添加剂罗丹明B
– 过滤嘴使用劣质醋酸纤维,燃烧产生二噁英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张教授指出:”近期接诊的多例年轻肺癌患者,均有长期吸食走私烟史。这些香烟未经检疫,燃烧温度不稳定,产生的致癌物是正规产品的3-5倍。”
法律延伸
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价值5万元以上即构成刑事犯罪,最高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023年1-10月,全国已有73人因走私香烟被判处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