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追踪!正品免税烟外烟”货真价实”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进口香烟需求的持续增长,一个号称”正品免税外烟”的灰色市场悄然兴起。记者历时三个月深入调查,发现这个看似”货真价实”的市场背后,实则暗藏诸多猫腻和安全隐患。

一、免税外烟市场火爆 真假难辨

在北京三里屯一家隐蔽的烟酒店内,记者看到柜台上整齐摆放着各种包装精美的外烟。店主信誓旦旦地表示:”这些都是正品免税烟,比烟草专卖店便宜30%-50%,绝对保真。”类似场景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屡见不鲜。

据中国烟草总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进口卷烟消费量达到47.8亿支,同比增长12.3%。其中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市场的”免税外烟”占比约15%。

二、典型案例:广州”3·15”特大假烟案

2023年3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假烟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犯罪团伙从境外走私假冒”万宝路”“七星”等知名品牌香烟,通过伪造免税标签、篡改生产日期等手段,以”正品免税烟”名义销往全国。

“这些假烟不仅逃税漏税,更严重的是使用劣质烟草和添加剂,对人体危害极大。”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经检测,部分假烟的焦油含量超出国家标准3倍以上。

三、免税渠道乱象:从”代购”到”水客”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免税外烟”主要来自以下几种渠道:

  1. 机场免税店流失:部分免税店员工与外部勾结,超额购买后倒卖
  2. 跨境电商漏洞:利用个人邮寄额度分批走私
  3. 边境走私:通过”水客”蚂蚁搬家式运输
  4. 假冒伪劣:直接仿制免税包装

上海海关2023年第一季度查获的香烟走私案件中,利用行李夹带和邮寄渠道的占比达67%。

四、专业鉴定:三招识别真假免税烟

烟草专卖局专家向记者演示了鉴别免税烟真伪的方法:

  1. 看包装:正品免税烟必有”中国关税未付”字样和免税专属条码
  2. 查防伪:通过中国烟草专卖防伪系统验证
  3. 观烟丝:正品烟丝色泽均匀,假烟常有杂质和异味

“很多所谓的免税烟其实是假冒产品,或者是过期改标的积压货。”专家强调。

五、法律风险:购买走私烟也违法

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个人私自贩卖免税香烟涉嫌非法经营罪。而购买者同样面临法律风险:

  • 涉案金额5万元以上可追究刑事责任
  • 购买假烟造成健康损害难以维权
  • 信用卡支付可能被认定为洗钱

2022年杭州就曾查处一起案件,消费者因长期购买走私烟被处以2万元罚款。

六、行业观察:供需失衡催生灰色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免税外烟市场乱象的根源在于:

  1. 国内外香烟价差显著(部分品牌差价达50%)
  2. 正规进口渠道审批严格、流程漫长
  3. 消费者对”免税”=“正品”的认知误区
  4. 监管存在跨境执法难度

“要根治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源头管控和消费者教育。”中国控烟协会专家表示。

七、最新动态:多部门联合整治行动

近期,海关总署、国家烟草专卖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国门利剑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香烟走私。截至5月,已查获各类走私香烟案件230余起,案值超5亿元。

同时,各大电商平台也开始清理”代购免税烟”等相关关键词和店铺。记者实测发现,在某平台搜索”免税烟代购”,结果显示”依据法律法规不予展示”。

八、消费者调查:七成人曾购买过问题免税烟

本报联合多家媒体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

  • 72%的受访者表示曾购买过宣称”免税”的外烟
  • 其中43%怀疑买到过假货
  • 仅有28%了解购买走私烟的法律风险
  • 65%支持加强免税烟市场监管

“以为省了钱,后来发现是假货,还不敢投诉。”北京消费者王先生说出了很多人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