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一种宣称”越南出口外烟一手货源”“网上代购正品”的灰色交易正在社交平台蔓延。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标榜”货真价实”的烟草代购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走私链条和巨大的法律风险。
一、代购广告充斥社交平台
在多个社交平台搜索”越南烟代购”,可以轻易找到大量推广信息。某微信号发布的广告显示:”越南免税店直供,万宝路、555、中华等品牌齐全,支持验货,一条起批”。配图中整齐排列的香烟外包装上,赫然印着”仅供出口”的中文字样。
类似账号通常采用”线上接单-越南采购-边境通关-国内快递”的运作模式。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代购者多在广西、云南边境活动,通过”蚂蚁搬家”方式将香烟偷运入境。一个自称”越南烟姐”的代购向记者保证:”我们和海关有关系,包邮包税,被扣全赔”。

二、走私大案揭露产业链黑幕
2021年南宁海关破获的特大香烟走私案,撕开了这条黑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犯罪团伙通过越南代工厂订购专供出口的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经中越边境非设关地偷运入境,再通过物流发往全国。该案查获走私香烟37万条,案值达6.18亿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2022年广州警方侦破的一起案件中,走私分子将香烟藏匿在冷冻海鲜集装箱内,利用冷链物流的特殊性逃避检查。办案民警表示:”这些所谓的代购正品,实际上都是逃避关税和质检的走私货。”

三、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
购买此类走私香烟的消费者不仅涉嫌违法,还面临严重质量隐患。2023年3月,浙江消费者李某因购买”越南代购中华烟”出现严重咳嗽,经检测该香烟焦油含量超标3倍,且含有非法添加剂。
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指出:”这些走私烟既无中文标识,也未经过我国质量检测,可能存在霉变、假冒等问题。”根据《烟草专卖法》,个人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数额超过5万元即构成犯罪。
四、平台监管存在明显漏洞

尽管各大电商平台明令禁止烟草交易,但代购者通过暗语交流、频繁更换账号等方式规避监管。记者发现,在某短视频平台,”越南代购”主播用”口粮”“特产物”等暗号指代香烟,直播间背景板直接展示越南免税店实景。
法律专家强调,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对经营者有审核义务。2022年,某社交平台就因未及时处置烟草非法交易信息,被处以50万元行政处罚。
五、执法部门加强跨境打击

中越两国执法机构已建立烟草打私合作机制。2023年前三季度,南宁海关共查获香烟走私案件156起,同比上升23%。海关总署提醒,个人携带香烟入境超过400支即需申报,邮寄更完全禁止。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代购为逃避监管,开始采用虚拟货币交易。在一起近期破获的案件中,走私团伙通过比特币收款,资金流水超2000万元。公安部相关人士表示,将联合外汇管理部门加强资金链监控。
六、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当记者以买家身份咨询售后问题时,多个代购表示”非质量问题不退换”。一位自称从业5年的代购坦言:”这行没有三包,被海关扣了自认倒霉。”消费者投诉记录显示,2022年涉及跨境代购烟的纠纷中,成功维权率不足10%。
烟草质量监督检验站专家警告:”走私烟燃烧充分性、重金属含量等关键指标均不符合国标,长期吸食可能加重健康风险。”部分查获的走私烟中甚至检测出违禁的工业香精成分。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