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线上的”灰色通道”
2023年7月,广西东兴市海关缉私分局在边境巡逻时,发现一辆装载火龙果的货车底盘存在异常。经查,该车夹层中藏匿越南产”555”、”万宝路”等品牌香烟共计1200条,案值逾50万元。这起案件揭开了中越边境外烟走私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知情人士透露,此类走私活动已形成”境外订货-边境转运-内地分销”的完整链条。走私分子通常采用”蚂蚁搬家”式作业,通过改装车辆、农产品夹带等方式规避检查。据南宁海关统计,2023年上半年共查获香烟走私案件87起,同比增长23%,其中越南外烟占比达65%。
“代购”背后的走私网络
2022年11月,防城港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走私案,犯罪团伙通过社交平台以”越南代购”名义招揽客户,实际通过边境便道走私香烟。该团伙采用”化整为零”的运输方式,利用摩托车、渔船等工具分批运送,累计走私香烟超20万条。
办案民警介绍:”他们建立了完善的’线上接单+线下配送’体系,在微信、QQ群发布’一手货源”免税正品’等广告,通过物流代收点完成交易。”该案涉案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
监管盲区与执法困境
边境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给走私活动提供了便利。在崇左市龙州县,走私分子利用界河两岸茂密的甘蔗林作掩护,夜间通过竹排运送货物。2023年3月,当地联合执法队曾一次查获藏匿于甘蔗地中的走私香烟800余件。
海关人员表示:”走私团伙的反侦查意识极强,常采用’人货分离”多段运输’等方式逃避打击。”部分案件中还发现走私分子配备无线电设备,设置瞭望哨,形成完整的预警体系。
新型走私手法的演变
随着监管加强,走私手段不断升级。2023年5月,北海海关在检查一批申报为”塑料制品”的货物时,发现集装箱内壁夹层藏有香烟。更隐蔽的是,有些团伙开始利用跨境电商政策漏洞,将香烟伪报为”日用百货”通过邮递渠道入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走私活动已呈现”内外勾结”特征。2022年8月破获的一起案件中,某物流公司员工协助走私团伙修改货运单据,使越南外烟得以”洗白”进入正规销售渠道。
健康与经济的双重危害
走私香烟不仅造成国家税收流失,更带来公共健康隐患。广西疾控中心检测发现,部分查获的越南外烟焦油含量超标,且未经我国质量认证。2021年河池市曾发生消费者吸食走私烟后出现严重不适的案例。
税务部门测算显示,每条走私外烟导致关税损失约150元。按广西近年年均查获量估算,仅该区域每年造成的税收损失就超过2亿元。这些资金部分被用于资助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形成恶性循环。
多部门联合围剿
面对严峻形势,广西已建立海关、公安、边防等多部门联合作战机制。2023年第二季度开展的”国门利剑”行动中,共打掉走私团伙9个,查扣走私船舶23艘,缴获香烟4.5万条。
边境地区同时加强群众宣传教育,在东兴、凭祥等口岸设置举报奖励制度。2023年以来,已有17起案件线索来自群众举报,有效压缩了走私活动的生存空间。
跨境协作的新突破
中越两国执法部门正深化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烟草走私。2023年6月,广西警方与越南广宁省警方联合摧毁一个横跨两国的走私网络,抓获涉案人员32名,查获走私香烟1.2万条及大量运输工具。
该案首次实现了对”境外供应商-边境转运-国内销售”全链条打击。双方建立了情报共享机制,越南方面同期在其境内查获3个为走私团伙提供货源的仓库。
(注:文中涉及案件数据均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部门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