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1688烟草批发网免费领取高档香烟”的广告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号称”注册即送中华香烟大礼包”。记者调查发现,这实际是新型网络诈骗的引流手段,已有数百名消费者反映在提交个人信息后遭遇骚扰电话轰炸,甚至出现银行卡盗刷事件。
一、”天上掉馅饼”背后的数据收割链
2023年8月,广州警方破获的”7·15网络烟草诈骗案”揭露了类似骗局的完整产业链。犯罪团伙搭建高仿烟草专卖网站,以”庆祝成立十周年”“抗疫专项福利”等名义推出免费领烟活动。实际上,该团伙通过收集的用户信息批量注册网络黑产账号,每条完整个人信息在地下市场可售3-8元。
典型案例:杭州某高校研究生小王在填写收货信息三天后,连续收到”快递丢失赔付”“电商平台异常订单”等诈骗电话,其学信网账号更遭恶意登录。经网安部门溯源,信息泄露源头正是某所谓”烟草直营网站”的注册页面。
二、免费噱头下的多重陷阱
-
押金诈骗套路
部分平台会以”海关清关费”“保价运输险”等名义要求支付99-299元费用,承诺收货后可全额返还。2023年5月,重庆江北区法院审理的类似案件中,犯罪分子通过话术诱导受害者多次转账,单人最高被骗金额达1.2万元。 -
恶意软件植入
网络安全公司奇安信监测发现,某些领烟链接会强制下载所谓”物流跟踪APP”,实则包含木马程序。2022年”双十一”期间,某犯罪团伙利用此类手段窃取了7.6万条支付账户信息。 -
传销式裂变传播
平台往往设置”邀请好友助力翻倍奖励”机制。深圳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某虚假烟草平台通过社交裂变在两周内发展下线会员超2万人,形成金字塔式传销架构。
三、烟草销售的法律红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规定:
– 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不得经营烟草制品
– 网络销售卷烟属违法行为(取得许可证的电商平台除外)
– 跨省运输卷烟超过50条需办理准运证
202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展的”净网行动”中,共查处非法网络售烟案件1.4万起,涉案金额超6亿元。其中利用”免费领取”噱头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达37%。
四、识破骗局的五个关键点
-
域名核查
正规烟草订货平台域名需备案,且后缀通常为.gov.cn或.com.cn。记者查询发现,”1688烟草批发网”实际使用的是境外服务器,备案信息为某个体服装店。 -
支付验证
中国烟草总公司唯一线上订货平台”中国烟草专卖”仅支持对公账户转账,任何要求微信/支付宝个人转账的行为均属违规。 -
产品定价
若网站标注的香烟价格低于市场价30%以上(如中华烟每条200元),基本可判定为假烟或诈骗。2023年上海查获的假烟窝点中,伪造的”特供中华”成本不足50元/条。 -
客服特征
正规平台客服不会主动添加用户微信/QQ。江苏某地警方披露,诈骗分子常用”客服小雪”“订单专员阿强”等虚拟身份实施话术诈骗。 -
活动期限
所有”限时三天”“最后20个名额”等倒计时设计,都是心理学上的紧迫感制造手段。网络安全专家监测到,多个诈骗网站的活动倒计时实际是循环显示的虚假代码。
五、受骗后的维权路径
-
电子证据固定
立即对网站页面、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进行公证存证。2023年《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明确,经区块链存证的电子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
多渠道报案
除110报警外,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官网同步提交证据。北京朝阳区某受害者通过APP报案后,警方72小时内即冻结了涉案账户。 -
信用保护措施
若已泄露身份证信息,需立即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申请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防范不法分子冒名办理网络贷款。
特别提醒: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即可立案。2023年新版司法解释明确,网络诈骗的金额认定包含维权合理支出,受害者可主张赔偿数据恢复、差旅等间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