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电子烟用户发现百乐烟(Byle)官方网站突然无法访问,相关电商平台商品也全面下架。记者调查发现,这并非个案,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电子烟管理办法》过渡期结束,包括悦刻、魔笛在内的多个电子烟品牌官网均出现访问异常现象。
一、官网关闭事件始末
6月15日上午10时许,多名电子烟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反映,百乐烟官网出现”404 Not Found”错误提示。记者尝试通过历史收藏链接、搜索引擎等多种方式访问,均显示”该页面不存在”。百乐烟官方微博最后更新停留在5月20日,未对官网关闭作出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
– 京东、天猫等平台”百乐烟旗舰店”已搜索不到
– 线下专卖店仍正常营业但停止线上引流
– 微信小程序商城显示”系统升级中”
类似情况在行业普遍存在。据电子烟行业媒体统计,截至6月20日,至少有17个主流电子烟品牌官网处于关闭或限制访问状态。
二、政策背景与监管时间线
此次事件与2022年3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密切相关。关键时间节点包括:
时间 | 监管措施 |
---|---|
2022.4.8 | 电子烟强制国标发布 |
2022.5.1 | 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
2022.9.30 | 过渡期结束 |
2023.6.15 | 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平台上线 |
根据规定,电子烟销售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进行,这意味着品牌方原有的直销渠道需要全面调整。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未完成产品技术审评、未接入交易平台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
三、行业震动与市场反应
深圳某电子烟代工厂负责人透露,已有30%的合作品牌停止下单。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
– 悦刻母公司雾芯科技(NYSE:RLX)股价单周下跌23%
– 比亚迪电子(HK:0285)电子烟组件业务线缩减产能
– 天音控股(SZ:000829)紧急调整电子烟渠道战略
电子烟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敖伟诺表示:”预计未来6个月将迎来深度洗牌,市场品牌数量可能从现有的200余个缩减至50个以内。”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难题
突如其来的渠道变革带来诸多消费问题:
1. 售后无门:广州消费者王先生购买的百乐烟弹因漏油问题无法联系售后
2. 真伪难辨:闲鱼等平台出现大量”最后一批正品”的二手交易
3. 库存焦虑:部分商家囤货加价,薄荷味烟弹涨幅达40%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已收到相关投诉127起,建议消费者:”保留购买凭证,通过12313烟草市场监管热线维权。”
五、国际监管对比
全球电子烟监管呈现分化趋势:
– 美国:FDA已授权23款电子烟产品合法销售
– 欧盟:TPD指令要求上市前6个月申报
– 英国:将电子烟纳入医保戒烟服务
– 印度:全面禁止电子烟生产销售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支修益指出:”我国采取专卖管理是考虑到青少年保护需求,2021年电子烟专项调查显示,初中生电子烟使用率较2019年上升1.5个百分点。”
六、企业转型路径探索
面对监管变局,头部企业正尝试突围:
– 悦刻:投入1亿元建设合规实验室
– 柚子:与中烟下属公司成立合资企业
– 小野:转型研发尼古丁替代疗法产品
某不愿具名的品牌方高管坦言:”现在每生产一个烟弹都要向交易平台支付15%的服务费,渠道成本比原来高出2-3倍。”
七、地方执法动态
多地已开展电子烟市场专项整治:
– 杭州查处5家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商户
– 深圳破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的非法生产案
– 成都要求校园周边200米内禁设电子烟销售点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电子烟公众号开始转向”雾化器评测”“香薰设备推荐”等擦边球内容,这种规避监管的做法已被北京互联网法院在近期判例中认定为违规。
八、技术演进与替代方案
在监管趋严背景下,行业出现新动向:
1. 低温本草产品:采用HNB技术但不含烟油
2. 智能控烟设备:如可锁定使用时间的电子烟
3. 口味创新:开发通过审评的烟草风味组合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指出:”电子烟监管需要平衡控烟目标与技术创新,未来可能会借鉴药品管理的’上市后监测’制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