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时刻!哪里有黑魔鬼香烟卖”掩人耳目”

隐蔽销售渠道暗流涌动

近日,记者接到多起消费者爆料,反映一款名为”黑魔鬼”(Black Devil)的进口香烟通过地下渠道在国内秘密流通。这款原产自荷兰的香烟因独特的黑色烟体和浓郁香气,在部分追求”小众”“个性”的年轻群体中悄然流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非法流入的香烟正通过社交平台、微商等隐蔽渠道”掩人耳目”地进行交易。

线上暗语交易成风

在某知名社交平台上,记者以”黑魔”“特殊香气”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大量使用代称的销售帖文。一个名为”午夜香气”的用户发布动态:”新到一批小黑,要的私,支持同城闪送”,配图是经过模糊处理的黑色烟盒。经记者暗访确认,这正是黑魔鬼香烟的代号。

“现在都用’黑巧”黑咖啡’这些代称,直接说品名会被封号。”一位从事代购三年的微商向记者透露,”交易全程走私聊,付款用虚拟货币或第三方平台,快递单上写’日用品’或’文具’。”

实体店”挂羊头卖狗肉”

线下渠道同样存在隐蔽销售现象。在南方某大学城周边的奶茶店,记者发现柜台下方暗藏玄机。当顾客说出”要杯黑色珍珠奶茶”的暗语后,店员会从收银台后方取出用普通烟盒伪装的黑魔鬼香烟。

“每月能走货二三十条,主要卖给留学生和玩潮的年轻人。”该店老板坦言,每条加价150%-200%销售,”被查到就说不知道是违禁品,最多罚点钱。”

非法销售事件频发

2021年深圳口岸走私案

海关总署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深圳海关曾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200万元的香烟走私案,查获包括黑魔鬼在内的7个品牌走私香烟1.2万条。走私团伙将香烟藏匿在音响设备中,利用”跨境电商”名义申报进口。

2022年杭州微商被起诉案

杭州市萧山区法院2022年判决书显示,被告人王某通过微信销售黑魔鬼等境外香烟达18个月,累计销售额87万元。为逃避监管,其使用”黑色文件夹”“黑胶唱片”等代号沟通,最终因非法经营罪获刑2年。

2023年校园周边整治行动

今年3月,多地开展校园周边烟草专项整治,仅成都市就查处7家违规向未成年人销售”特色外烟”的商铺,其中3家涉及黑魔鬼香烟的变相销售。这些店铺通常将香烟藏在零食包装或文具盒中进行交易。

暗网交易浮出水面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境外烟草论坛提供”代购指南”,详细教授如何通过暗网渠道购买后转运至国内。一个名为”烟草爱好者俱乐部”的网站显示,黑魔鬼香烟被标注为”中国特需品”,提供”伪装清关”“境内中转”等”增值服务”。

“先用比特币付款,卖家从东南亚发货,包裹经越南或缅甸中转,最终从云南边境入境。”一位匿名受访者向记者展示其最近的成功订单,整个流程耗时23天,溢价达原价的3倍。

健康风险与监管困境

成分不明的健康隐患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指出,这些非法流入的香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黑魔鬼等产品未经过我国质检,其焦油含量高达15mg/支,远超国家标准,添加的香精成分可能含有未经安全评估的物质。”

监管存在技术盲区

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坦言:”微商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点对点交易,快递单信息造假,给取证带来困难。”某电商平台风控负责人也表示:”卖家不断更换关键词,像打地鼠一样封不完。”

青少年保护漏洞

中国控烟协会2022年调查显示,15-24岁吸烟群体中,尝试过”特色外烟”的比例达34%,其中黑魔鬼在”网红烟”榜单排名前三。这些产品往往通过”潮”“酷”的包装设计吸引年轻人。

跨境走私链条调查

境外采购环节

记者联系到一位在荷兰留学的”代购中介”,其透露完整产业链:”欧洲正规烟店限购,我们雇当地人分散购买。一条黑魔鬼当地售价约35欧元,凑够50条就发往东南亚中转站。”

边境洗白环节

云南某边境物流公司前员工爆料:”货物到缅甸后,会换贴’食品”服装’标签,委托边民’蚂蚁搬家’式偷运入境。也有通过修改集装箱申报单混入正规货运的。”

境内分销环节

货物入境后通常流向三个渠道:广东、福建的仓储中心供应微商;江浙沪的”潮牌店”面向高端客户;东北地区的物流枢纽负责辐射北方市场。各级经销商之间通过加密通讯软件联系。

平台治理新挑战

短视频平台成推广温床

在某短视频平台,记者发现大量经过剪辑的”黑魔鬼香烟测评视频”,通过展示烟雾效果、包装细节等吸引关注,评论区充斥着”求渠道”的留言。这些视频往往打上”戒烟神器”“减压好物”等话题标签规避审核。

二手交易平台藏陷阱

闲鱼等平台上,卖家以”收藏空盒”为名交易,实际通过”到付邮费”的形式完成香烟实物交易。记者实测发现,标注”黑魔鬼烟盒收藏”的链接,私聊后卖家直接报价:”整条580,包邮送火机。”

外卖平台暗度陈仓

部分城市出现通过外卖跑腿服务进行的烟草交易。买家在奶茶、零食订单备注栏填写特定暗号,骑手从指定地点取货配送。广州某骑手证实:”每月能碰到十几单这种’特殊配送’,小费比运费高得多。”

法律专家解析风险

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烟草专案律师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未经许可销售烟草制品,非法经营数额5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2万元以上即构成刑事犯罪。”2023年新修订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更是明确将进口烟草制品纳入监管范畴。

上海海关缉私局工作人员提醒:”走私烟草超过5万元案值就可刑事立案,购买者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近期多地已出现消费者因购买走私烟被处以货值金额1-3倍罚款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