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Peel哪款香烟好抽”的讨论在各大社交平台持续发酵。这个来自韩国的爆珠香烟品牌,因其丰富的果味选择和独特的包装设计,正在中国年轻消费群体中掀起一股”尝鲜热”。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消费者个体差异明显,对同一款产品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一、市场现象:同款产品评价天壤之别
在电商平台Peel旗舰店评论区,最畅销的Peel橙子味爆珠出现有趣现象:点赞最高的两条评论分别是”清爽橙香,完全不腻”和”香精味太重,像喝橙汁饮料”,均获得超过300个有用投票。类似情况也出现在葡萄、苹果等热门口味中,几乎每款产品都有完全对立的消费评价。
“这就像榴莲和香菜,喜欢的人爱不释手,讨厌的人避之不及。”烟草行业分析师张明表示,”Peel通过添加食用香精强化果味特征,这种大胆创新必然带来评价分化。”
二、典型案例:办公室里的”口味大战”
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的采购部最近就上演了真实版”口味之争”。部门助理小林告诉记者:”上个月团建采购了5种Peel口味,结果引发激烈讨论。水蜜桃味被女同事抢光,男同事却吐槽’甜得发腻’;薄荷味在程序员中广受欢迎,但市场部同事直呼’像在抽牙膏’。”
这种分歧甚至影响到采购决策。第二次团购时,行政不得不采取”按人头预订制”,同一款产品出现有人订三条、有人一条都不要的极端情况。
三、专家解读:味觉差异的科学依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李教授解释:”人体对香味的感知受TAS2R38基因影响,这个苦味受体基因存在多态性差异。简单说,有人天生对某些香味成分更敏感。”研究显示,约25%人群是”超级品尝者”,对香精添加剂的感知强度是普通人的2-3倍。
此外,吸烟习惯也影响评价。老烟民王先生坦言:”抽了二十年烤烟,第一次试Peel西瓜味差点呛到,但办公室95后小姑娘都说很柔和。”这种差异在混合型与烤烟型消费者的对比中尤为明显。
四、地域差异:南方北方各有所爱
市场调查显示,Peel消费偏好存在明显地域特征。华南地区销量TOP3是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味,华东偏爱水蜜桃、葡萄等清甜口味,而北方市场则以薄荷、蓝莓等清爽型为主。
深圳某便利店店主透露:”夏天时荔枝味经常断货,但同样的货发往北京就滞销。”品牌方为此推出区域限定套装,在广东测试的榴莲味获得意外好评,却在内陆省份遭遇滑铁卢。
五、社交媒体放大争议
在小红书平台,#Peel避雷指南#和#Peel神仙口味#两个对立话题同时登上热搜。美妆博主”小雨”的测评视频获得两极评论:她推荐的青苹果味被粉丝质疑”收钱推广”,而吐槽的酸奶味反倒引发部分观众共鸣”终于有人说实话”。
抖音上更出现戏剧性一幕:两位主播连麦PK”Peel最难抽口味”,直播间投票结果显示,得票最高的西瓜味同时入选”最好抽”和”最难抽”双榜单。这种矛盾现象让品牌营销团队既惊喜又头疼。
六、行业观察:个性化消费时代来临
这种评价分化现象并非Peel独有。电子烟品牌RELX、雪加等也面临同样问题。业内人士指出,这反映Z世代消费特征:更强调个性表达,拒绝盲目跟风。某咨询公司调研显示,18-25岁消费者中,83%认为”小众偏好让我与众不同”。
Peel品牌负责人金女士回应:”我们正在开发’口味测试’小程序,通过6道选择题为消费者推荐匹配度最高的产品。”据悉,该功能预计下月上线,能否破解”众口难调”难题还有待观察。
七、消费提示:理性尝试莫跟风
多地消协发布提醒:果味香烟仍含尼古丁等成分,未成年人严禁购买。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期接到多起投诉,有学生为收集不同口味包装大量购买。专家建议,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不必为社交属性盲目跟风。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张主任特别提醒:”部分果味香烟的香甜口感可能降低戒备心,导致吸入量增加。长期吸食依然存在健康风险,建议控制频次。”目前,Peel中国官网已上线”理性消费”提示页面,所有包装增加健康警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