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正品免税香烟”物美价廉”

近日,一则关于”正品免税香烟低价销售”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讨论。据消费者反映,部分免税店和线上平台销售的香烟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吸引了不少烟民购买。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物美价廉”的免税香烟背后暗藏诸多法律风险。

免税香烟价格优势明显

在广州白云机场免税店,记者看到某知名品牌香烟标价仅为市面价格的60%左右。免税店工作人员解释:”免税商品免除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所以价格优势明显。”类似情况也出现在海南离岛免税店,部分香烟品牌价格比内地专卖店低30%-50%。

线上平台同样存在大量低价香烟销售信息。在某电商平台,标注”免税正品”的香烟店铺超过200家,部分商家月销量达上千条。一位店主向记者透露:”我们的货源来自港澳地区免税店,通过特殊渠道运输入境。”

真实案例:跨境代购涉嫌走私

2023年5月,深圳海关破获一起利用”水客”走私香烟案,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犯罪团伙通过雇佣”水客”以”蚂蚁搬家”方式,将免税香烟从香港走私入境。类似案件在珠海、厦门等口岸城市屡见不鲜。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张某因代购免税香烟被查处。他在社交平台发布代购信息,通过行李夹带方式从海南免税店购买香烟后加价销售,最终因涉嫌走私被海关立案调查。

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经营烟草制品必须取得专卖许可证。免税商品仅限特定人群在限定数量内购买自用,转售牟利属于违法行为。

税务专家指出,免税香烟原本是给入境旅客的福利政策,违规倒卖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导致:
1. 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
2. 逃避应缴税款

3. 违反烟草专卖管理规定

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流通的所谓”免税香烟”存在诸多问题:
– 部分商品实为假冒伪劣产品
– 缺乏正规发票和售后保障

– 运输储存条件不达标影响品质
– 出现质量问题难以维权

2022年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关于网购香烟的投诉中,涉及”免税香烟”的占比达37%,主要问题包括假货、短斤少两、实物与宣传不符等。

监管持续加码

近期,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走私免税商品专项行动:
– 海关加强口岸查验力度
– 市场监管部门清理线上违规店铺
– 烟草专卖局整顿线下销售渠道
– 快递企业落实寄递实名制

2023年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156起,案值5.3亿元。市场监管总局也约谈多家电商平台,要求下架违规销售的烟草制品。

行业规范亟待完善

中国控烟协会专家建议:
1. 完善免税商品购买人身份核验系统
2. 建立免税商品溯源管理机制
3. 加大走私违法行为惩处力度
4. 加强消费者宣传教育

某免税店负责人表示:”我们已启用人脸识别系统,限制重复购买行为。同时加强员工培训,严格执行限购政策。”

专家支招辨真伪

对于确有需求的消费者,专业人士建议:
– 选择正规免税购物渠道
– 索要完整购物凭证
– 注意查看防伪标识
– 拒绝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产品
–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现行规定,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为每年10万元,单次限购香烟数量为5条。入境旅客免税额度为5000元,香烟限带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