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频繁出现”云霄香烟一手货源厂家直销”“货真价实”等宣传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非法烟草交易网络,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对国家税收造成严重损失。
一、”厂家直销”背后的猫腻
2023年5月,福建漳州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经营卷烟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犯罪团伙打着”云霄香烟厂家直销”的幌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下线,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的销售网络。该团伙利用云霄地区部分小型烟草加工厂的生产资质作为掩护,实际销售的却是大量假冒伪劣卷烟。
“这些所谓的’厂家直销’渠道,绝大多数都没有正规烟草专卖许可证。”漳州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往往以低价为诱饵,声称可以绕过中间商,但实际上销售的要么是假冒产品,要么就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真烟。”
二、典型案例剖析
案例一:跨省假烟制售案
2022年8月,湖南警方侦破一起特大假烟案,犯罪嫌疑人在云霄设立窝点,生产假冒多个知名品牌香烟,通过电商平台以”厂家直销”名义销售。经查,该团伙日均发货量达500余件,累计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
案例二:走私烟伪装直销
2023年初,广东海关查获一批伪装成”云霄特产”的走私香烟。走私分子将境外生产的香烟更换包装,冒充本地厂家直销产品,通过物流渠道分销至全国各地。这批货物涉及ESSE、Marlboro等多个国际品牌,案值约3000万元。
三、非法烟草交易的危害
-
税收流失严重: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每年因非法烟草交易造成的税收损失超过100亿元。这些”厂家直销”渠道完全逃避了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监管。
-
产品质量隐患:非法渠道销售的香烟往往缺乏质量保障。2022年浙江省查获的一批假烟中,焦油含量超标达3倍,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
扰乱市场秩序:正规烟草零售商反映,这些非法直销渠道以低价倾销,导致守法经营者难以维持正常经营。某烟草零售店老板表示:”他们卖的价格比我们的进货价还低,这生意根本没法做。”
四、监管困境与执法难点
尽管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但非法烟草交易仍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包括:
-
网络销售隐蔽性强:不法分子频繁更换社交账号、网店链接,采用暗语交流,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销售者通常使用”云霄特产”“福建手信”等隐晦表述规避审查。
-
物流环节监管漏洞:非法烟草多通过快递物流分销,部分快递网点收寄验视流于形式。2023年3月,某快递公司因未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被查出运输非法卷烟2000余条。
-
跨区域作案特征明显:制假窝点、仓储地点、销售网络往往分布在不同省份,增加了案件侦办难度。前述湖南假烟案就涉及福建、广东、湖南等6个省份。
五、消费者如何识别防范
-
查验专卖许可证:正规烟草零售店必须悬挂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消费者购买时应主动查看。
-
警惕异常低价:若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极可能是假烟或非法渠道产品。以某品牌香烟为例,正规渠道批发价约为每条450元,而非法渠道常以300元左右的价格兜售。
-
认准正规渠道:建议到挂有烟草专卖许可证的实体店购买,避免通过不明网络渠道采购。
-
查看包装标识:真烟包装印刷精美,钢印清晰,而假烟往往在这些细节上存在瑕疵。消费者可通过烟草公司官网查询防伪标识验证真伪。
六、执法部门重拳出击
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部开展”雷霆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非法烟草交易。截至2023年6月,全国共查处非法经营烟草案件1.2万起,查获非法卷烟35万件,案值逾50亿元。
“对于’厂家直销’等非法烟草交易行为,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也呼吁广大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卷烟,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仍有一些不法分子顶风作案,通过更为隐蔽的方式继续非法交易。在某社交平台上,以”云霄特产代购”“福建伴手礼”为名的账号仍在活跃,其发布的图片中隐约可见香烟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