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对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香烟批发市场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这个号称”中国最大香烟集散地”的市场存在严重乱象。从假冒伪劣到走私贩私,从无证经营到偷税漏税,种种违法行为在这个”灰色地带”长期存在。
一、市场概况:表面繁荣下的暗流涌动
云霄县香烟批发市场始建于1990年代,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形成占地近200亩、商户超500家的专业市场。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络绎不绝,年交易额据称可达数十亿元。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暗藏诸多问题:
- 证照不全普遍存在:约三成商户无法提供完整的烟草专卖许可证
- 价格体系混乱:同品牌香烟价差可达30%-50%
- 货源渠道不明:多数商户拒绝透露具体进货渠道
- 交易方式隐蔽:大量使用现金交易,规避监管
二、典型案例:触目惊心的违法乱象
案例1:假冒名牌香烟生产线被端
2021年9月,漳州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烟案,捣毁位于云霄县陈岱镇的地下工厂。该窝点仿制”中华”“芙蓉王”等知名品牌,日均产能达2000条,涉案金额超亿元。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假烟通过正规批发市场渠道流向全国各地。
“他们用的都是劣质烟叶,添加大量香精和工业染料。”办案民警透露,”检测发现焦油含量超标3倍以上,对人体危害极大。”
案例2:走私香烟”洗白”产业链
2022年3月,厦门海关缉私局查处一起通过云霄市场分销的走私案。犯罪团伙将来自东南亚的走私香烟更换包装,冒充国产香烟销售。现场查获的账本显示,该团伙月均销售走私烟达5000余条。
一位不愿具名的批发商告诉记者:”这里很多’水货’(走私烟),价格比正规渠道低40%。市场监管睁只眼闭只眼,大家都心照不宣。”
案例3:未成年人购烟无阻拦
记者暗访发现,市场内多家商铺存在向未成年人售烟行为。在建设路一家名为”兴隆烟酒”的店铺,记者目睹一名穿着校服的初中生顺利购得两包香烟。当记者询问是否需查验年龄时,店主直言:”小孩子帮大人买烟很正常,我们不做警察。”
三、监管困境:多头管理下的执法难题
云霄县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市场治理面临三大难题:
- 管辖权争议:市场内同时存在生产、流通环节,涉及烟草、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
- 取证困难:违法交易多采用”熟人介绍”“线上联络线下交易”等隐蔽方式
- 地方保护:部分商户与当地关系盘根错节,查处阻力大
“去年我们联合执法12次,查处案件37起,但效果有限。”该工作人员表示,”违法成本太低,查获后很快又会死灰复燃。”
四、行业影响:正规企业深受其害
某知名烟草企业福建区负责人向记者提供了一组对比数据:
– 正规渠道批发价:每条200-300元
– 云霄市场同款售价:120-180元
“这完全是不正当竞争!”该负责人愤慨道,”假烟和走私烟挤占了我们30%以上的市场份额,每年损失数以亿计。”
更严重的是,这些低价烟还冲击着国家烟草税收体系。据税务部门测算,仅云霄市场每年造成的税收流失就可能超过5亿元。
五、消费者权益:维权无门的困境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在市场购烟的消费者,发现:
– 65%曾买到过疑似假烟
– 80%不知如何辨别真伪
– 95%在权益受损后选择自认倒霉
“上次买了条发霉的中华烟,回去找商家,对方根本不认账。”来自江西的采购商王先生无奈地说,”人生地不熟的,只能吃哑巴亏。”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内虽然挂着”假一赔十”的标语,但几乎看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消费维权机制。当地消协工作人员承认,近年来接到的香烟投诉案件”查处成功率不足10%“。
六、专家建议: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国强指出,解决云霄市场乱象需要多管齐下:
1. 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
2. 推行电子追溯系统,实现全链条监管
3. 提高违法成本,建立”黑名单”制度
4. 加强消费者教育,完善维权渠道
“这不是简单的市场管理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税收、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健康的系统性工程。”林教授强调,”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
(文中部分受访者姓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