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本报记者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国内存在多个高仿香烟制假窝点。这些窝点通过仿制知名品牌香烟包装,以”一手厂家直销”为噱头,在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危害消费者健康。
暗访实录:制假工厂藏身城中村
记者以批发商身份潜入位于广东省某市的制假窝点。该窝点藏身于一栋普通居民楼内,外表毫无异常,但内部却别有洞天。三楼整层被改造成生产车间,十余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作业。
“我们这里什么牌子都能做,中华、玉溪、黄鹤楼,要什么有什么。”自称王经理的负责人向记者展示样品。记者注意到,这些香烟外包装与正品几乎一模一样,仅在一些细微的印刷细节上存在差异。

制假工艺:以假乱真难辨别
据内部工人透露,制假团伙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1. 包装材料采购自浙江某地
2. 劣质烟丝主要来自越南边境
3. 防伪标识通过特殊渠道获取正品样本进行仿制

“现在技术很先进,连烟草专卖局的喷码都能仿。”王经理得意地展示一箱”某品牌”香烟,上面的防伪码扫描后竟然能跳转到”正品验证”页面。
销售网络:线上线下双渠道
调查发现,这些高仿香烟主要通过两种渠道销售:
– 线上:以”免税香烟”“出口转内销”等名义在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网站销售

– 线下:流向三四线城市的小超市、烟酒店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特殊渠道香烟”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大量标榜”正品保证”的商家,售价仅为市场价的60%-70%。
典型案例:跨省假烟案告破
2023年5月,某省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烟案,查获假冒”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20余万条,案值超亿元。该团伙在5个省设有加工点,通过网络招募代理,形成六级销售网络。

主犯张某交代:”我们每月能生产3万多条,主要卖给县乡的小商店,他们再当真烟卖。”
危害剖析:健康与经济双重损失
专家指出,高仿香烟危害严重:
1. 使用劣质烟丝和添加剂,有害物质超标
2. 逃避国家税收,造成巨额财政损失
3. 破坏正规烟草市场秩序
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表示:”近期接诊多例长期吸食假烟导致的重度肺病患者,其病情比普通烟民更为严重。”
监管困境:打击难度大
尽管相关部门持续打击,但假烟犯罪仍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包括:
– 制假窝点隐蔽性强,多采用”化整为零”生产方式
– 网络销售取证困难
– 部分消费者知假买假
某地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坦言:”现在假烟仿真度越来越高,有些需要专业设备才能鉴别,给执法带来很大挑战。”
消费者警示:识别假烟有技巧
专业人士建议消费者通过以下方式辨别真伪:
1. 观察包装印刷质量,正品色彩均匀、边缘清晰
2. 检查防伪标识,正品多有立体效果
3. 注意香烟味道,假烟常有刺鼻异味
4.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索要发票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所谓’正品’,基本可以断定是假烟。”某烟草公司打假办负责人提醒道。
行业呼吁:多方合力斩断黑产链
针对日益猖獗的假烟问题,业内专家建议:
–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 加强网络平台监管
–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
– 提升消费者防范意识
某省公安厅经侦总队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重点打击制假源头和销售网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