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则关于外烟代购涉嫌走私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海关总署通报,某跨境代购团伙以”一手货源”“货真价实”为噱头,通过社交平台招揽客户,实际从事走私外烟活动,涉案金额高达1200余万元。这起案件再次将外烟代购这一灰色地带推向舆论风口。
“一手货源”背后的猫腻
在各大社交平台和电商网站上,以”外烟代购”“一手货源”为关键词的账号比比皆是。这些商家通常宣称”海外直邮”“免税正品”,并配以精美的外烟图片和极具诱惑力的价格。某代购商向记者展示的价格表显示,一条在国内售价800元左右的某品牌外烟,其”一手货源”报价仅为450元。
“这些所谓的一手货源,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非法渠道入境的。”某地海关缉私局工作人员透露。据其介绍,正规进口香烟需要缴纳高额关税和消费税,而走私香烟逃避了这些税费,因此能以低价吸引消费者。

代购陷阱:从假货到诈骗
除了走私风险,外烟代购市场还存在诸多乱象:
-
假货泛滥:广州消费者王先生向记者反映,他花费600元通过微商购买的一条某品牌外烟,经专业机构鉴定为高仿品。”包装几乎一模一样,但烟丝质量和口感差很多。”
-
资金安全无保障:北京海淀警方近期破获一起代购诈骗案,嫌疑人通过伪造物流信息、提供虚假清关证明等方式,骗取30余名消费者共计15万余元代购款后失联。
-
健康风险:由于缺乏监管,部分走私外烟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某烟草质检机构检测发现,一些来路不明的外烟焦油含量远超标注值,甚至检出违禁添加剂。

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及相关规定,未经许可经营烟草专卖品属于违法行为。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指出:”消费者通过代购购买外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而代购者若涉案金额较大,将涉嫌非法经营罪或走私罪。”
2023年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1572起,案值约8.3亿元。其中,通过邮寄渠道走私的案件占比达43%,”代购”正成为香烟走私的重要渠道之一。
监管持续加码

面对外烟代购乱象,相关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
- 海关总署开展”国门利剑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香烟等商品走私
- 国家烟草专卖局加强网络监测,2023年已清理涉烟违规信息12万余条
- 多部门联合约谈主要电商平台,要求下架外烟代购相关商品和服务
某电商平台负责人表示,平台已升级识别系统,对”外烟”“代购”等关键词进行严格过滤,并配合执法部门提供相关线索。
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对于宣称”免税”“低价”“一手货源”的外烟代购信息要保持警惕,避免因小失大。同时,要注意保留交易凭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或遭遇诈骗,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监管力度加大,部分代购开始转向更隐蔽的社交平台和私域流量运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代购商改用”茶烟”“收藏品”等暗语进行宣传,交易过程也更加隐蔽化。这种变化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