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个名为”货真价实”的国烟外烟批发一手货源网站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讨论。该网站宣称提供”免税正品”“厂家直供”的国内外香烟产品,价格仅为市场价的30%-50%,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网络烟草交易平台近年来屡禁不止,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安全隐患。
一、”低价正品”噱头吸引消费者
在”货真价实”网站首页,醒目的标语写着”厂家直销,假一赔十”。网站展示的香烟品种涵盖中华、玉溪、万宝路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价格普遍比实体店低40%左右。例如,一条软中华标价仅280元,而市场价通常在500元以上。
“第一次是在微信群里看到这个网站的链接,”北京消费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价格确实很诱人,但担心是假货没敢买。”类似张先生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低价诱惑与质量担忧之间的矛盾让很多人犹豫不决。

二、多地破获类似网络售烟案件
记者查询公开报道发现,近年来全国各地已破获多起类似网络销售香烟案件。2021年,浙江警方摧毁一个利用网站和社交平台销售假冒香烟的犯罪团伙,涉案金额超过2000万元。该团伙同样打着”厂家直供”“免税正品”的旗号,实际销售的却是地下作坊生产的假冒产品。
更令人担忧的是,2022年广东查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不仅销售假烟,还通过网站收集买家个人信息进行二次诈骗。警方提醒,此类网站往往没有实体经营场所,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困难。

三、专家解析网络烟草交易法律风险
中国控烟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李恩泽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网络销售香烟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更不用说那些宣称能提供’免税烟’的网站。”
税务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示,所谓”免税烟”多是走私产品或假冒伪劣商品。正规渠道的香烟都需缴纳消费税、增值税等税费,网上低价销售的”免税烟”极有可能是非法产品。
四、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记者尝试联系”货真价实”网站客服,询问产品来源和质量保证问题。客服仅回复”绝对正品”,但拒绝提供任何厂家授权证明或质检报告。当记者要求开发票时,客服表示”可以开收据,但不提供正规发票”。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醒,通过网络购买烟草制品存在多重风险:一是可能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危害健康;二是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出现质量问题难以维权;三是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五、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

国家烟草专卖局近年来持续开展网络售烟整治行动。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互联网涉烟案件1.2万余起,关闭违法违规网站及账号8000余个。但由于网络售烟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彻底根治仍面临挑战。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协作,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置违规烟草销售信息。同时呼吁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切勿贪图便宜而因小失大。
六、行业观察:供需矛盾催生灰色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烟草行业人士分析,高价烟草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催生此类灰色市场的主要原因。”部分消费者既想抽名牌烟,又不愿支付高额价格,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该人士还指出,近年来随着控烟力度加大,一些吸烟者为规避公共场所禁烟限制,转向网络购买所谓的”低害”或”特供”烟草产品,进一步刺激了非法网络烟草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