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关于越南出口香烟在国内市场的流通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跨境购物渠道的多元化,部分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越南香烟,但其中暗藏诸多风险和法律问题。
一、越南香烟走俏背后的市场现象
2023年第四季度,广西东兴口岸查获一起特大走私香烟案,案值超过1200万元,其中越南产香烟占比达65%。这一案件揭开了越南香烟非法流通的冰山一角。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海关共查获香烟走私案件1.2万起,同比增长23%,其中越南来源的香烟占比显著上升。越南主要香烟品牌如”555”、”万宝路”等在当地售价仅为国内同类产品的1/3至1/2,巨大的价差催生了灰色交易市场。

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以”越南代购”、”免税香烟”为关键词的商家不在少数。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发现,一款越南产”红双喜”标价仅为国内正规渠道的60%,卖家声称”保证越南原装,支持验货”。
二、合法性与质量的双重隐忧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未经许可进口、销售外国香烟均属违法行为。2023年8月,浙江温州一男子因长期通过微信销售越南香烟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万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产品质量问题。2023年11月,广东省质检院抽检了一批号称”越南原装”的香烟,发现其中42%的样品焦油含量超标,部分甚至检出违禁添加剂。广州市民李先生向记者反映,其网购的越南”万宝路”口感与正品差异明显,”吸了几口就头晕”。
烟草行业分析师王建军表示:”越南香烟生产工艺和标准与国内存在差异,加上走私运输过程中的存储条件无法保证,消费者健康风险大大增加。”
三、监管持续加码 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面对日益猖獗的跨境香烟走私,执法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2024年初,海关总署启动”国门利剑2024”专项行动,将香烟走私列为重点打击对象。深圳海关近期创新使用”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口岸查获多起利用快递渠道走私香烟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旅行社推出的”越南购物游”也暗藏玄机。2023年10月,文旅部通报批评了三家组织”香烟采购团”的旅行社。这些旅行团以低价吸引游客,实则引导购买大量香烟并协助逃避海关检查。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提醒,购买走私香烟不仅违法,还无法享受正规售后服务。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维权将面临极大困难。北京市朝阳区法院2023年审理的12起涉外烟消费纠纷案中,消费者胜诉率不足20%。
四、行业观察:价差背后的深层原因

业内专家分析,越南香烟价格优势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越南烟草税率为45%,远低于我国的65%;二是劳动力成本较低;三是部分品牌为规避知识产权保护,使用相似包装但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烟草学会副秘书长张明指出:”正规进口香烟需要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综合税率超过150%,这是造成价差的根本原因。消费者切勿因小失大。”
随着RCEP协定的深入实施,中越烟草贸易规范化进程正在加快。2024年1月,中越两国烟草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加强在打假打私、标准对接等方面的合作。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越南香烟价格有望趋于合理。
五、国际经验借鉴与市场规范建议
参考发达国家经验,澳大利亚通过”平装法案”有效遏制了非法烟草贸易,该法案要求所有香烟采用统一包装,大幅降低了走私香烟的吸引力。英国则建立了全国性的烟草追踪系统,每包合法销售的香烟都有独特编码。
对于国内市场规范,专家建议:
1. 加强边境管控技术投入,推广使用CT智能审图系统
2. 完善跨境电商监管,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3. 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提高公众法律意识
4. 探索建立烟草产品跨境追溯机制
某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透露,平台已下架超过500个涉嫌销售走私香烟的店铺,但”打地鼠”式的监管仍面临挑战。业内人士呼吁建立多方协同的共治机制,从根本上遏制非法烟草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