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部分三四线城市及县城发现标价异常的”百乐香烟”,经专业机构鉴定多为高仿假冒产品。记者历时半个月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售价仅为正品60%左右的”百乐香烟”,正在通过隐蔽渠道渗透下沉市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制假售假产业链。
一、小县城惊现”特供版”百乐烟
2023年12月,湖南邵阳某县城超市出现标价18元/包的百乐(Peel)橙子味爆珠香烟,而该产品正规渠道售价应为32元。当地烟草专卖局突击检查发现,这批所谓”港口特供版”香烟,其税标、防伪码均系伪造,烟丝质量检测不合格率达87%。
类似案例在江西上饶、河南周口等多地均有出现。造假者利用消费者对进口烟认知不足的弱点,通过更改包装细节(如将”Made in China”改为”Product of USA”)、伪造免税标签等手段混淆视听。某县烟草稽查大队负责人透露:”查获的假烟包装仿真度可达90%,普通消费者根本难以辨别。”

二、造假产业链深度起底
调查发现,这些假冒百乐烟主要来自广东潮汕、福建云霄等传统制假窝点。造假工厂通过三种方式渗透县城市场:
- 物流分包模式:将成品化整为零,通过快递发往县城代收点
- 熟人带货体系:利用乡镇客运班车司机进行点对点配送
- 线上引流线下交易:在短视频平台用”免税烟”“外贸尾单”等关键词引流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造假者已形成”定制化服务”。安徽亳州某案查获的账本显示,造假团伙可根据经销商要求”定制”不同价位的假烟:使用低劣烟丝的”普通版”成本不足5元/包,而添加香精的”高仿版”成本约8元/包。
三、触目惊心的造假案例

2022年浙江台州破获的”7·11”假烟案中,犯罪分子将假冒百乐烟与正品混装销售,甚至伪造了全套海关单据。该案查获假冒香烟23万条,涉案金额超1.2亿元,主犯王某交代:”县城超市老板都知道是假货,但60%的利润让他们选择装糊涂。”
2023年8月,江苏徐州某县城便利店被查获的”百乐香烟”,检测发现焦油含量超标3倍、含有禁用添加剂孔雀石绿。该店老板张某坦言:”这些烟都是从微信上一个叫’外贸老王’的人那里拿货,比正规渠道进货每包多赚10块钱。”
四、监管困境与健康隐忧

县级市场监管面临三大难题:
1. 检测设备落后,部分县城仍依赖人工鉴别
2. 违法成本过低,现行《烟草专卖法》对售假者最高处罚仅限违法所得5倍
3. 跨区域协作机制不畅,假烟生产、仓储、销售往往分属不同省份
医学专家警告,这些假冒香烟可能含有超标重金属、霉菌毒素。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临床观察发现:”吸食假烟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咳嗽、胸闷的概率是正常吸烟者的2.3倍。”
五、消费者识别指南
正规百乐香烟应有以下特征:
1. 税标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倾斜可见立体图案
2. 包装底部钢印清晰无重影
3. 爆珠捏破后香气持久度达15分钟以上
4. 正规渠道价格不会低于30元/包
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份开通”12313”烟草打假举报热线,2023年通过群众举报线索破获案件占比达41%。某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负责人表示:”县城消费者尤其要警惕所谓’内部渠道”海关扣押货’等话术,这些基本都是假烟销售套路。”
(注:文中涉及具体案例均来自公开司法文书及政府部门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