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多地消费者反映在1688平台购买的”免税香烟”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该平台部分商家以”烟草批发”“免税正品”为幌子,实际销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甚至成为走私烟草的线上集散地。
一、消费者投诉牵出灰色产业链
2023年12月,杭州消费者王先生在1688某店铺以市场价6折购入20条”中华(硬)”,收货后发现烟丝发黑、包装印刷模糊。经当地烟草专卖局鉴定,这批香烟系高仿假烟,焦油含量超标3倍。
“商家展示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是PS的,发货地也从标注的上海变成福建云霄。”王先生表示。据悉,云霄县因历史上假烟泛滥被称作”中国假烟第一县”,2022年当地查获假烟案值达2.3亿元。
类似案例并非孤例:
– 2024年1月,广州海关在跨境电商包裹中查获伪装成”茶叶”的走私烟丝,溯源发现货主在1688经营3家店铺
– 同年3月,湖南警方破获涉案2000万元的网络售假案,犯罪分子通过1688发展30余个下级代理
二、平台监管漏洞触目惊心
记者实测发现,尽管输入”香烟”“烟草”等关键词会被屏蔽,但改用”香yan”“火因草”等谐音仍能搜索到482家相关店铺。这些商家普遍采用以下伪装手段:
- 资质造假:68%的样本店铺展示的许可证存在PS痕迹,部分盗用正规便利店证照
- 暗语交易:商品页面标注”口粮”“草料”,实际沟通中确认销售香烟
- 物流规避:使用”某某商贸公司”作为发货方,快递面单注明”礼品”
平台审核机制形同虚设。某店铺客服直言:”每天下架两三个链接无所谓,我们准备了50个备用账号。”
三、新型走私模式浮现
不法分子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 上游:在越南、缅甸等地设立地下加工厂
– 中游:通过1688、闲鱼等平台招揽代理
– 下游:利用社区团购、短视频带货等渠道分销
2023年全国烟草专卖案件数据显示,网络渠道涉案金额同比激增217%,其中电商平台占比达43%。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商家还接受USDT等加密货币支付,增加追踪难度。
四、法律专家指出平台责任
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八十三条,平台明知或应知商家售假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北京律协电子商务专委会主任张律师表示:
“1688作为B2B平台,对商户资质审核负有更高注意义务。当消费者投诉达到一定比例时,平台有主动排查的法定义务。”
目前,浙江、广东等地烟草专卖局已启动专项治理,约谈平台要求建立”烟草制品关键词库+图片识别”的双重过滤系统。但业内人士透露,黑产团伙通过OCR识别技术自动修改违规词,审核与规避的攻防战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