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中朝民间交流的增多,一些朝鲜特产逐渐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野。其中,朝鲜生产的”万马齐喑”香烟因其独特的包装设计和神秘感,在部分烟民圈子里悄然走红。这款香烟得名于朝鲜著名的万马奔腾艺术形象,烟盒上印有气势磅礴的骏马图案,颇具视觉冲击力。2021年朝鲜劳动党八大后,朝鲜加强了自主经济发展路线,其国产烟草工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受国际制裁影响,朝鲜商品正规出口渠道极为有限,这就给地下交易提供了生存空间。
[正文内容]
走在丹东的街头巷尾,偶尔能看到小贩神秘兮兮地向路人兜售”朝鲜特产”。他们从皱巴巴的塑料袋里掏出的,往往就是这种印着朝鲜文字的”万马齐喑”香烟。老张是当地一家小超市的老板,他回忆说:”前两年这烟突然就火起来了,好多游客专门来问,说是要买回去当纪念品。”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边境城市,在一些电商平台的隐蔽角落,也悄然出现了代购信息,标价往往比普通国产香烟高出3-5倍。
但问题在于,这些流通渠道都游走在法律边缘。根据中国《烟草专卖法》,未经许可销售境外香烟属于违法行为。2022年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查获走私卷烟案件1200余起,其中朝鲜香烟占了相当比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海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些烟大多是通过’蚂蚁搬家’式的小量多次携带入境,查处难度很大。”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铤而走险购买这种香烟呢?从事跨境贸易多年的李先生道出了其中缘由:”一部分人是出于猎奇心理,觉得抽朝鲜烟很特别;另一部分人则迷信’外烟’品质,实际上朝鲜香烟的工艺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确实,有烟民反映”万马齐喑”抽起来口感粗糙,焦油含量明显高于国内标准,这与朝鲜相对落后的烟草加工技术不无关系。
更令人担忧的是质量安全问题。由于缺乏正规检验检疫,这些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的香烟可能存在健康隐患。2023年初,辽宁某医院就接诊过一位因吸食不明来源香烟导致呼吸道严重感染的患者。医生在病例中特别标注:”患者长期吸食无中文标识的境外香烟,肺部出现异常病变。”
市场需求催生了各种乱象。在社交媒体上,有人以”朝鲜代购”为名行诈骗之实,收了钱就消失;有的则贩卖假冒的”万马齐喑”,用劣质烟丝冒充正品。小王就曾上当受骗:”花了800块买了一条,结果打开发现就是普通烟换了包装,那个悔啊!”
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近年来加大了整治力度。边境地区增设了检查站,电商平台也加强了对关键词的过滤。效果是明显的——曾经随处可见的朝鲜烟摊逐渐销声匿迹,网络上的相关信息也越来越少。但这就像打地鼠游戏,一个渠道被封,新的渠道又冒出来。最近就出现了通过国际快递小批量邮寄的新手法,让监管面临新的挑战。
从更深层次看,这种现象反映的是跨境消费需求与现行监管政策之间的矛盾。随着全球化深入,人们对异国商品的好奇与需求与日俱增,但出于国家安全、税收、质量监管等多重考虑,各国都对烟草制品实行严格管控。这种张力短期内恐怕难以消除。
故事的结局颇具戏剧性。曾经被炒到天价的”万马齐喑”,如今在黑市上的价格已经大幅回落。一方面是因为供给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尝鲜者的热情消退。老烟民老刘说:”新鲜劲过了就发现,这烟还不如十块钱的国产烟好抽。”而那些曾经靠这个营生的边境小贩,要么转行做起了正规特产生意,要么彻底消失在了街角。
这场关于朝鲜香烟的闹剧,最终以消费者的理性回归画上了句号。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结束——在全球化与地方保护之间,在猎奇心理与理性消费之间,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平衡点。毕竟,香烟有害健康,无论它来自哪里,披着多么神秘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