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打着”免税”旗号的烟酒网上商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烟酒类商品占比不容小觑。这些商城往往以”免税”“低价”“正品保证”为噱头,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但在这看似美好的购物体验背后,却暗藏着诸多消费陷阱。
记得去年双十一期间,我朋友老张就着了道。他在某免税烟酒商城看到一款标价仅为实体店六折的茅台,心动不已地下单了两瓶。结果到货后发现,不仅包装粗糙,酒体颜色和口感都与正品相去甚远。更糟心的是,当他想要退货时,客服却以”特殊商品概不退换”为由拒绝处理。像老张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数据显示,烟酒类网购投诉量同比增长了42%,其中假货问题占比高达67%。
这些所谓的免税商城玩的究竟是什么把戏?深入了解后发现,它们大多采用”三无”模式运营:无实体店、无正规进货渠道、无专业鉴别能力。有些甚至打着香港或海南免税店的幌子,实际上可能只是内地某个小作坊的”马甲”。他们利用消费者对免税商品价格优势的期待,以及部分人对烟酒鉴别能力的不足,大肆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商城往往游走在法律边缘。根据我国现行法规,烟草专卖品实行专卖制度,网上销售卷烟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而酒类虽然可以网购,但必须取得相应经营许可。然而在利益驱动下,不少商家仍然铤而走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我:”现在做这行的,十个里有八个都在打擦边球。有些甚至上午被查封,下午换个域名又开张。”
消费者维权更是难上加难。由于这些商城大多采用虚拟注册、服务器架设在境外等方式规避监管,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往往投诉无门。再加上烟酒类商品真伪鉴定专业性强、成本高,普通消费者很难提供有效证据。一位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坦言:”我们接到这类投诉时也很头疼,很多时候只能建议消费者走司法程序,但时间和经济成本让大多数人选择放弃。”
那么,面对如此乱象,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首先要认清一个事实: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某款烟酒的价格低得离谱,那十有八九有问题。其次,购买前务必核实商家的经营资质,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第三,尽量选择货到付款,并当场验货。最重要的是,对于明显违法的网上售烟行为,要坚决说不。
值得欣慰的是,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2023年下半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网络烟酒市场专项整治,查处违法案件1200余起,关闭违规网站300多个。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乱象。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提高警惕,不要被”免税”“低价”等字眼蒙蔽双眼。记住,在烟酒消费这件事上,宁可多花点钱去正规渠道购买,也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毕竟,喝到假酒伤身,买到假烟伤财,维权无门更伤心。让我们共同对免税烟酒网购乱象说”不”,促使这个行业真正”悬崖勒马”,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说到底,消费安全无小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擦亮双眼,理性消费。希望不久的将来,随着监管的加强和行业的规范,消费者能够真正享受到跨境电商带来的便利与实惠,而不是陷入一个又一个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这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为营造良好的网络消费环境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