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款名为”esse芒果味”的香烟突然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不是因为它的味道有多特别,而是因为它包装上赫然印着”一身正气”四个大字。这种反差感十足的搭配,让不少网友直呼”魔幻现实主义”。一边是危害健康的烟草产品,一边是正气凛然的宣传语,这种组合就像给老虎披上羊皮,既荒诞又引人深思。
要理解这个现象,得从2021年说起。那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明确指出电子烟并不比传统卷烟更安全。随后,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22年3月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这一政策本意是减少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毕竟水果味、糖果味的电子烟更容易诱导年轻人尝试。但传统卷烟似乎钻了这个空子,开始推出各种水果口味的香烟产品。
esse芒果味香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产物。它巧妙地利用了政策空档——针对传统卷烟的口味限制尚未出台明确禁令。更讽刺的是,这款产品居然用”一身正气”来包装自己,仿佛在说:”看,我们多守规矩,只做传统卷烟,不做那些花里胡哨的电子烟。”这种营销话术简直是把消费者当傻子糊弄。
走进任何一家便利店,你都能看到esse芒果味香烟摆在醒目位置。淡黄色的包装上印着诱人的芒果图案,旁边”一身正气”四个红色大字格外扎眼。这种视觉冲突让人不禁想问:芒果味和正气有什么关系?难道吸着芒果味的烟就能变得正气凛然?这逻辑堪比说吃草莓味冰淇淋就能变成道德模范。
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3亿烟民,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在这样的背景下,烟草企业不在减害上下功夫,反而玩起文字游戏和口味噱头,实在令人唏嘘。”一身正气”的宣传不仅是对汉语的亵渎,更是对公共健康的嘲讽。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小学生看到长辈抽着”一身正气”的烟,会不会误以为吸烟是件很”正气”的事?
更值得警惕的是口味烟的潜在危害。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9年就指出,添加香味的烟草产品更容易诱导青少年吸烟。芒果味、薄荷味、巧克力味……这些甜美口味就像特洛伊木马,悄悄瓦解着人们对烟草的戒备心理。特别是对好奇心强的年轻人来说,水果味香烟的吸引力远比传统烟草大得多。
在这场闹剧中,最受伤的恐怕是中国的控烟事业。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公共场所吸烟率有所下降,但2022年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仍高达26.6%。当烟草企业用”一身正气”这样的正能量词汇包装产品时,无形中削弱了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知。这就像给毒药裹上糖衣,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伤害。
面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不能坐视不管。2023年新修订的《广告法》明确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烟草广告,但这种打擦边球的营销话术该如何界定?当”一身正气”变成香烟的卖点,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相关法规的漏洞?毕竟,用正能量词汇包装负能量产品,这种操作比直接打广告更隐蔽,也更具有迷惑性。
消费者也需要擦亮眼睛。下次看到”一身正气”的香烟时,不妨多问一句:真正的一身正气,是拒绝第一口烟,还是被营销话术牵着鼻子走?数据显示,每天少抽一支烟,一年就能减少约0.5公斤的焦油摄入。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正能量。
这场关于芒果味香烟的讨论,最终指向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在商业利益与公共健康的天平上,我们该如何取舍?当烟草企业把”一身正气”这样的词汇据为己用时,我们是否该重新定义什么是真正的正气?或许答案很简单——不把利润建立在他人健康上的企业,才配得上”一身正气”这四个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要学会看穿营销话术背后的真相。芒果味不会让香烟变得健康,”一身正气”也不会让吸烟变得高尚。真正的正气,是敢于对有害产品说不的勇气,是拒绝被漂亮包装迷惑的清醒。毕竟,再甜的芒果味,也掩盖不了烟草燃烧时产生的70多种致癌物质这个铁一般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