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dj系列香烟”杯弓蛇影”

近日,DJ品牌推出的”杯弓蛇影”系列香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这款包装印有传统成语典故的香烟产品,因其独特的文化包装策略和疑似针对年轻群体的营销手法,受到公共卫生专家和法律界人士的质疑。

一、事件背景:传统文化元素引发争议

8月15日,某微博大V晒出DJ”杯弓蛇影”系列香烟实物图,烟盒采用青花瓷纹样设计,背面印有成语出处《晋书·乐广传》的节选文字。该微博迅速获得2.3万转发量,评论区出现明显两极分化:

  • 支持方认为这是”烟草文化创新”
  • 反对方指责其”披着文化外衣进行营销”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抖音平台出现多个”开箱测评”视频,其中@潮流烟客发布的视频获赞8.7万,画面中主播手持烟盒讲解设计细节时,镜头多次特写香烟过滤嘴的”炫彩爆珠”设计。

二、监管动态:多地启动专项检查

事件发酵后,已有三个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作出反应:

  1.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8月18日下发通知,要求核查该产品广告是否存在违反《广告法》第二十二条”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烟草广告”的规定
  2. 广东省卫健委联合烟草专卖局开展校园周边烟草销售排查,重点检查”文化包装类烟草产品”
  3. 北京市控烟协会已致函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说明该系列产品的审批依据

法律专家指出,虽然现行《烟草专卖法》未明确禁止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1条要求缔约方禁止”可能产生误导印象”的包装设计。

三、行业观察:烟草营销新趋势

记者调查发现,这已是DJ品牌今年第三次引发争议:

时间线 事件 社交平台热度
3月 “诗词系列”香烟上市 微博话题阅读量1.2亿
5月 联名某茶馆推出”茶香型”产品 抖音话题播放量4800万
8月 “杯弓蛇影”系列发售 微信指数日环比上涨320%

烟草行业分析师李明(化名)透露:”这类产品单盒溢价可达普通香烟的200%,主要消费群体为18-35岁的年轻男性。”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该系列预售期间,搜索关键词”文创香烟”的新注册用户占比达43%。

四、公共卫生警示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显示:

  • 15-24岁人群电子烟使用率较2018年上升5.2个百分点
  • “文化包装”烟草产品的尝试购买意愿达28.6%
  • 能正确识别全部健康警示语的受访者不足40%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王辰在近期学术会议上强调:”将毒物包装成文化符号,本质上是上世纪’万宝路牛仔’营销策略的变种。”

五、国际案例参照

类似争议在国际市场已有先例:

  1. 日本:2018年某品牌”浮世绘系列”香烟因未成年人购买率激增被勒令改版
  2. 法国:2021年实施”标准化包装”法规,要求所有烟草产品使用橄榄绿统一包装
  3. 澳大利亚:最高法院2020年裁定烟草公司不得在包装上使用民族文化符号

值得注意的是,DJ品牌的母公司国际烟草集团(ITG)2021年年报显示,其亚太区”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总营收比例已从2019年的12%升至19%。

六、消费者调查实录

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

  • 12人表示”不会因包装设计改变购买决策”
  • 5人承认”可能因为好奇尝试”
  • 3人明确反对此类包装
  • 7人误以为”杯弓蛇影”是某款电子烟名称

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小张(22岁)的说法颇具代表性:”烟盒上的书法字体确实好看,我收集了三个不同版本,但基本不抽。”

七、法律争议焦点

目前学界对本案的争议主要集中在:

  1. 商标法第10条”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认定标准
  2.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商业混淆行为”的适用边界
  3. 传统文化符号商业化的伦理底线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李教授指出:”当‘杯弓蛇影’这样的警示性成语被用于烟草包装,实际上构成了对成语本意的反向解构。”

(注:文中涉及企业及个人部分信息已做化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