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外国烟怎么才能买到”暗度陈仓”

近日,上海海关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一批申报为”玩具模型”的国际快递包裹内藏有大量外国香烟,案值逾200万元。这已是今年第三季度长三角地区查获的第七起类似案件,暴露出跨境烟草走私的新动向。

一、快递夹藏成主要走私手段

2023年8月,杭州海关通报破获一起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走私外国香烟案。犯罪团伙通过拆分订单、虚报品名等方式,将日本”和平”、韩国”RAISON”等香烟伪装成”食品样品”入境,累计走私香烟1.2万条,偷逃税款达430万元。

“这些包裹往往采用’化整为零’策略。”海关缉私民警介绍,走私分子会将整条香烟拆分为单包,与合法商品混装,或使用锡箔纸包裹逃避X光机检查。今年1-9月,全国海关在进境邮件中查获烟草类物品12.6万件,同比增长34%。

二、社交媒体催生新型交易模式

在某短视频平台,记者发现多个以”外烟代购”“免税烟拼单”为名的私密社群。群内定期发布暗语式广告,如”古巴雪茄到货,支持’水果支付’“(指用虚拟货币交易)。2022年广州警方侦破的案件显示,犯罪团伙通过直播展示烟盒,实际交易全部转入社交软件完成。

更隐蔽的”代购”服务则依托境外网站运营。消费者下单后,卖家通过”水客”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分批带入境内。深圳警方今年6月打掉的走私链条中,嫌疑人利用粤港两地牌车辆,每日往返携带不超过自用数量的香烟,累计走私金额超千万元。

三、监管科技与走私手段的博弈升级

随着监管加强,走私技术也在迭代。2023年北京海关查获的案例中,走私者将香烟嵌入音箱内部结构;而厦门海关则发现走私分子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与香烟尺寸相符的”保护壳”,扫描时显示为电子元件。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立案侦办烟草走私犯罪案件156起,但业内人士估计实际走私量可能是查获量的5-8倍。某跨境物流从业者透露:”现在’包通关’服务收费涨到每公斤80元,说明市场需求旺盛。”

四、健康风险与法律后果并存

这些走私香烟往往缺乏中文健康警示。江苏省疾控中心检测发现,部分查获的外国香烟焦油含量超出我国标准47%。更严重的是,2021年浙江查获的走私烟中掺杂工业大麻成分,涉案金额高达2000万元。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刑法相关规定,走私烟草专卖品偷逃税额超5万元即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2022年上海法院判决的某跨境电商走私案中,主犯获刑11年并处罚金500万元。

(文中涉案人员及企业信息已做模糊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