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中华香烟在不同省份售价相差近百元”的微博话题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我国香烟市场存在显著的区域价格差异现象,同一品牌香烟在不同地区的零售价差最高可达40%以上。
一包中华烟引发的价格争议
2023年12月,北京消费者张先生在海南旅游时发现,软盒中华香烟在当地售价为650元/条,而北京同款产品售价高达720元/条。这一发现让经常往返两地的商务人士李先生深有感触:”我每次从上海飞成都都要带几条中华烟,两地差价够买张机票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云南边境免税店,同款中华烟仅售580元/条,与北京价差达140元。烟草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这还只是官方渠道的价差,如果算上特殊销售渠道,某些地区的差价可能更大。”
全国香烟价格地图:东西部差异明显
记者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全国调查,绘制出主要香烟品牌价格分布图:
-
高端品牌价差榜:
- 中华(软盒):云南580元 vs 北京720元
- 黄鹤楼(1916):湖北880元 vs 广东1050元
- 云烟(大重九):昆明450元 vs 上海520元
-
中端品牌价差榜:
- 玉溪(软包):云南220元 vs 浙江260元
- 芙蓉王(硬盒):湖南230元 vs 江苏255元
-
地域保护现象:
在湖北,黄鹤楼系列价格普遍低于外省15%-20%;云南产的云烟、玉溪在本省售价也明显低于省外市场。
差价背后的”三重门”
1. 税收政策差异
各省烟草消费税执行标准不同,如:
– 西藏、青海等西部省份享受税收优惠
– 东南沿海地区征收较高消费税率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烟草综合税负在59%-66%之间浮动。
2. 物流成本叠加
从云南到东北的运输成本比省内高出30%以上。某物流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一车香烟从昆明到哈尔滨,光运费就要多出1.2万元。”
3. 地方保护主义
部分省份对本地烟厂给予补贴。某烟草公司区域经理透露:”我们在外省销售要额外支付渠道拓展费,这部分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特殊渠道的”灰色差价”
2023年曝光的”深圳口岸香烟走私案”显示,不法分子利用免税政策差价,将香烟偷运至内地销售牟利。案卷显示:
– 免税店中华烟进货价480元/条
– 内地批发价620元/条
– 每条净利达140元
这种灰色交易进一步扰乱了市场价格体系。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表示:”去年全国查处非法渠道香烟案件2.3万起,案值超15亿元。”
消费者的应对策略
面对巨大价差,催生出新型消费现象:
1. 异地代购:成都至拉萨航线常见”香烟代购族”
2. 旅游带货:海南离岛免税店香烟日均销量较疫情前增长300%
3. 网购风险:某电商平台下架了2.4万家涉嫌违规销售香烟的店铺
北京朝阳区烟草专卖局近期查获一起利用外卖平台跨区售烟案件,涉案金额80余万元。负责人提醒:”跨区域销售香烟属于违法行为。”
行业变革进行时
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在推进”全国统一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目前已实现:
– 21个省区市价格数据联网
– 重点品牌价格波动监控
– 跨省流通电子溯源
但业内人士指出:”完全消除价差仍需时日,预计未来五年内省际价差可能缩小至15%以内。”与此同时,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加大了对跨区域违规销售的处罚力度,最高可处违法经营总额50%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