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内多个烟草批发市场出现价格普涨现象,据行业监测数据显示,主流香烟品牌批发价较上月平均上涨12%-18%,部分紧俏单品涨幅突破25%。这一轮价格波动已引发连锁反应,不仅零售终端面临利润压缩,更有多地经销商反映遭遇”拿货难”困境。
批发市场现”一日一价” 中华软包单条突破500元
在广州最大的烟草批发集散地——白云区增槎路烟草市场,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多个档口前等待提货的车辆排起长队。”上周还能440元拿到的中华(软包),今天报价直接跳到515元,就这样还要排队等配货。”从事批发生意八年的陈老板向记者展示最新的进货单,上面用红笔标注的价格几乎每天都有更新。
市场监测数据印证了这一现象:7月以来,广东地区香烟批发价格指数连续四周上涨。其中高端品牌涨幅尤为明显,中华(硬包)从380元/条涨至438元,芙蓉王(硬黄)由220元/条升至256元。中档香烟同样涨势迅猛,双喜(经典)系列普遍有15%以上的涨幅。
供需失衡引发连锁反应 东莞现”限购令”
价格上涨背后是供需关系的显著变化。东莞市烟草行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当地7月香烟到货量同比下降23%,而批发商订单量却增加31%。这种供需矛盾直接导致部分区域实施临时管控措施。
“现在拿货要凭老客户资格,新客户基本不接了。”东莞厚街批发市场的林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已对20元以下价位香烟实行”单次限购5件”的规定。在佛山南海烟草市场,多个档口挂出”暂不接散单”的告示,有商户透露现在优先保障合作三年以上的固定客户。
原料成本与政策调整成主因
多位行业人士分析指出,本轮价格上涨存在多重诱因:
- 烟叶收购价上调:云南、贵州等主产区今年烟叶收购价同比上涨8.5%,直接推高生产成本
- 物流费用增加:受燃油价格影响,跨省运输成本增加约20%
- 生产计划调整:部分品牌执行”控产量保质量”策略,主动缩减了市场供应量
- 监管政策趋严:电子烟新规实施后,部分消费者回归传统卷烟,增加市场需求
广东省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目前市场波动属于正常调节范围,各级专卖部门将加强价格监测,确保市场秩序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全国烟草行业数据显示,广东地区的价格涨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
零售终端承压 便利店毛利缩水至8%
批发环节的价格传导已直接影响零售市场。深圳罗湖区一家连锁便利店店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卖一包45元的芙蓉王能赚9元,现在进货价涨了,我们不敢轻易提价,毛利只剩7-8元。”该店主表示,若继续维持现价,月利润将减少近万元。
广州天河区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持有者黄女士透露,部分同行开始采取”搭售”策略:”比如顾客要买紧俏的中华,就得搭配购买一定数量的其他品牌。”这种做法虽然能平衡成本,但存在违规风险。
行业预测:中秋前或现新一轮调价
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烟草消费将进入传统旺季,价格可能面临进一步上行压力。某知名烟草品牌广东区域代理透露,已有厂家发出调价预告函,预计8月下旬对部分产品进行5%-10%的价格调整。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6月广东省香烟进口量同比下滑17.3%,这也加剧了中高端市场的供应紧张。与此同时,云南中烟、湖南中烟等主要供应商的广东区域负责人均表示,正在协调增加货源调配,但短期内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记者持续关注事态发展,将带来最新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