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时刻!正品外烟代购网app”鱼目混珠”

近日,一款名为”正品外烟代购网”的移动应用程序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多位消费者投诉称,该平台以”免税”“保真”为噱头吸引用户下单,实际收到的却是假冒伪劣产品或遭遇不发货、不退款等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这款号称”国内最大外烟直邮平台”的APP背后暗藏猫腻。

一、消费者遭遇”狸猫换太子”

上海白领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购物记录:3月15日通过该APP花费688元订购两条日本某品牌香烟,到货后却发现包装粗糙,烟丝有明显异味。”扫码验证显示是正品,但口感完全不对,后来专业鉴定确认是高仿。”张先生表示,平台客服以”批次差异”为由拒绝退货。

类似案例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该APP的投诉量已达237条,其中”货不对板”占比62%,”虚假宣传”占28%。广东消费者李女士遭遇更离奇:”下单时说好是欧盟版,收到却是印着外文的地摊货,连过滤嘴都是歪的。”

二、暗访发现灰色产业链

记者以加盟商身份联系到该APP某地区代理王经理。其透露:”所谓免税烟都是深圳、莆田的作坊货,成本不到标价三成。”当问及海关风险时,对方出示了伪造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单”,并称”被抽检到就认栽”。

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平台采用”动态马甲”策略。调查显示,其运营主体在半年内已变更三次,从”某国际贸易公司”变为”某跨境电商服务部”,最新注册信息显示为个人工商户。法律专家指出,这种操作明显是为逃避监管。

三、监管盲区催生乱象

目前该APP仍在多个应用商店正常下载。记者测试发现,其通过技术手段规避审核:在苹果App Store上架时显示为”海外购物工具”,安卓端则直接使用”免税烟”作为关键词。平台客服对话中存在大量暗语,”彩妆”代指香烟,”小礼物”表示赠品烟弹。

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表示,此类网络售烟行为已涉嫌违法。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许可证禁止经营烟草制品。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服务器多在境外,查处存在难度。

四、消费者维权陷两难

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律师分析:”消费者维权面临三重障碍:一是电子证据易被篡改,二是损失金额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三是跨境诉讼成本过高。”他建议遭遇欺诈的消费者可联合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记者注意到,该APP的”用户协议”中暗藏免责条款:”因各国烟草标准差异,口感不同不属于质量问题”“海关查验导致的损失由用户承担”。法律人士指出,这些条款涉嫌免除经营者责任,应属无效。

五、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类似案件近年频发。2022年浙江破获的”5·12”特大网络售假烟案中,犯罪团伙通过类似APP销售假烟涉案金额超2亿元。2023年上海海关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某代购平台申报的”食品样品”中夹藏香烟1800条。

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应建立应用商店、支付平台、物流企业的联防联控机制。目前支付宝已对涉事商户采取限制措施,但微信支付仍能正常交易。有专家建议参照网贷整治经验,对相关支付接口实施”熔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