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海关查获以”专供出口”为名走私回流香烟案件,暴露出所谓”正品专供出口香烟货源批发”背后暗藏的猫腻。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国内外香烟价差和监管盲区,通过伪造标识、混装夹带等手段,将本应出口的香烟回流国内市场牟取暴利。
一、海关查获典型案例:整柜香烟暗藏玄机
2023年8月,深圳海关在盐田港查获一个申报为”电子配件”的集装箱,开箱后发现内藏3500条标有”专供出口”字样的中华香烟,经鉴定全部为假冒产品。这批货物报关价值仅8万美元,若流入国内市场可获利超200万元人民币。
同年11月,厦门海关在跨境电商渠道截获一批申报为”日用品”的包裹,拆检发现每个包裹内混装2-3条”专供东南亚”的某品牌香烟。经追踪,该批货物来自广东某保税区仓库,发货人利用”化整为零”方式规避监管。
关键作案手法曝光:
- 虚假报关:将香烟伪报为低关税商品
- 货柜夹层:在合规货物中设置隐蔽夹层
- 蚂蚁搬家:通过多批次小额包裹分散运输
- 篡改标识:伪造”免税”“出口专供”等字样
二、批发市场暗访:一条龙造假服务
记者以采购商身份暗访了南方某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在名为”外贸烟总汇”的店铺内,经营者明确表示:”要多少有多少,出口标、免税标都能做”。其展示的”专供出口”香烟,单条价格比正规渠道低40-60%。
造假产业链分工明确:
- 包装组:专业仿制出口包装、免税标签
- 物流组:提供”包通关”运输服务
- 资金组:通过地下钱庄完成跨境结算
- 售后组:承诺”被查包赔”降低买家风险
三、监管难点:法律漏洞与执行困境
尽管《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卷烟批发业务必须取得许可证,但现实中存在三大监管盲区:
- 跨境电商 loophole:利用个人物品免税额度拆单发货
- 保税区漏洞:虚构”样品”“展品”名义出货
- 商标规避:使用近似包装但不标注中文品牌
某省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透露:”查获的所谓出口烟中,约六成是完全假冒,三成是走私真烟,仅一成是正规出口后退运的残次品。”
四、行业影响:劣币驱逐良币
这种乱象已对正规烟草经营体系造成冲击:
– 某国有烟草公司出口数据显示,其2023年对东南亚出口量增长15%,但目的国进口统计数据仅增长2%
– 国内零售户反映,部分消费者专门寻找”出口版”香烟,认为”价格便宜且是真货”
– 电商平台出现大量暗示性广告,如”工厂直供”“海关扣押品”等
五、最新执法动态
2024年初,公安部部署开展”净烟2024”专项行动,重点打击:
– 非法生产出口标识卷烟
– 利用自贸区政策走私回流
– 跨境电商平台违规销售
截至3月底,已打掉犯罪团伙47个,查获假冒出口香烟92万条,涉案金额达13.6亿元。国家烟草专卖局同期升级了出口卷烟溯源管理系统,要求所有出口香烟必须加载专用二维码。
(文中涉案企业及个人信息已做模糊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