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标注为”2025年黄金叶香烟价格表”的内部文件在烟草行业内部流传,引发业内震动。这份看似正规的价格分类表中,竟暗藏多个非黄金叶品牌产品,被业内人士直指存在严重的”鱼目混珠”现象。
价格表暗藏玄机 三大品牌混入黄金叶体系
根据获得的文件显示,这份价格表共列出87个香烟单品,其中竟有23个产品来自其他品牌。最典型的是将”云烟(软珍品)”标注为”黄金叶·云境”,零售价直接从32元/包抬高至48元/包;”玉溪(硬和谐)”被改名为”黄金叶·玉和”,价格上调40%;更夸张的是某地方品牌”红杉树”直接被冠以”黄金叶·红杉典藏”的名号,价格翻了三倍有余。
某省级烟草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这种操作在行业里不是新鲜事,但像这样大规模、系统性地将其他品牌产品纳入黄金叶体系还是首次见到。”据其介绍,这些混入的产品在外包装上都增加了黄金叶的logo和元素,但保留了原品牌的核心特征。
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 三大操作手法曝光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鱼目混珠”的操作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
-
品牌联名戏法:利用”黄金叶×XX”的联名形式,将非本品牌产品纳入体系。如某款实际为”黄山”品牌的产品,在价格表上显示为”黄金叶·徽韵黄山”。
-
子品牌障眼法:创造新的子品牌系列,如”金典”“臻品”等系列,将其他品牌产品装入其中。文件显示,有14款产品通过这种方式被重新包装。
-
区域特供变种:针对特定区域市场开发”特供版”,实则使用其他品牌配方。例如华南地区某款”黄金叶·岭南”实际配方与当地某品牌完全一致。
消费者权益受损 行业监管存漏洞
这种操作直接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北京消费者王先生告诉记者:”上个月买了包’黄金叶·云境’,抽起来完全就是云烟的味道,但价格贵了50%。”类似投诉在多个消费者平台都有出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操作可能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陈剑指出:”擅自将他品牌产品冠以自己品牌名义销售,可能构成虚假宣传和商业混淆。”
历史案例警示 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类似事件在烟草行业并非首次。2018年,某知名品牌就因将代工产品标注为自主品牌被处罚;2021年,一起”贴牌香烟”案涉及金额高达2.3亿元。但此次事件规模更大,手法更隐蔽。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头部品牌溢价空间大
– 地方品牌生存压力加剧
– 监管存在盲区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已有消费者组织准备提起集体诉讼。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已关注到相关情况,正在调查核实。事件后续发展,本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