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免税香烟哪有“画饼充饥”

近日,一则”免税香烟代购”的新闻引发热议。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免税香烟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犯罪嫌疑人通过伪造免税凭证、虚报商品信息等手段,将大量香烟伪装成免税商品进行销售。这一事件再次将”免税商品”这一特殊消费领域推上风口浪尖。

免税商品的概念与现实落差

免税商品本应是出境旅客的专属福利。根据我国《海关对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办法》,每位出境旅客可按规定限额购买免税商品。但现实中,”免税”二字却被某些不法商家包装成营销噱头。

2023年8月,上海警方侦破一起特大销售假冒免税香烟案。犯罪团伙在多个电商平台开设店铺,以”机场免税店直供”“海关扣押处理”等话术吸引消费者。经查,这些所谓”免税香烟”实为地下作坊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部分烟丝中甚至检测出超标重金属。

“免税”幌子下的多重骗局

1. 虚假免税凭证骗局

2022年,北京朝阳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显示,某贸易公司通过PS技术伪造免税店购物小票,将普通进口商品包装成免税商品高价出售。该公司两年间非法获利超过800万元。

2. 跨境代购猫腻

深圳海关202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查获的走私案件中,约37%涉及虚假申报免税商品。不法分子利用”人肉代购”渠道,将超量商品拆分成多份,冒用多人身份信息逃避监管。

3. 线上平台的”免税”陷阱

江苏省消保委2023年第三季度投诉数据显示,关于”免税商品”的投诉同比增长62%。主要问题包括:到货商品与免税店样品不符、无法提供正规购买凭证、商品质量无保障等。

监管部门的雷霆行动

针对免税商品乱象,多部门已展开联合整治:

  • 海关总署2023年开展”国门利剑”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虚假申报免税品行为。截至10月,已立案侦办相关案件217起。
  • 市场监管总局将”虚假免税宣传”列入2023年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重点,已查处违法案件89件。
  • 国家税务总局建立免税品溯源管理系统,要求所有免税商品必须附带可验证的电子税单。

消费者如何识别真假免税

  1. 验证购买渠道:正规免税商品仅限海关监管的免税店销售,且需本人持有效出入境证件购买。
  2. 检查完税证明:真品会附带海关完税证明或免税专用标签,可通过”中国电子口岸”网站验证。
  3. 警惕价格异常:免税商品优惠幅度通常在15%-30%之间,远低于市场价的多为假货。
  4. 核实商品信息:可通过品牌官网查询商品编号,确认是否在免税渠道销售。

2023年9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判的一起案例具有警示意义。某网红在直播间销售所谓”免税化妆品”,被证实是从普通贸易渠道购入后重新包装。法院最终认定其构成欺诈,判令三倍赔偿消费者损失。

免税商品本是政策红利,却被不法分子异化为敛财工具。从伪造凭证到假冒伪劣,从虚假宣传到走私贩私,这些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侵害消费者权益。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消费者也需提高警惕,认清”画饼充饥”的免税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