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各类商品纷纷”触网”,但一些不法商家也趁机混入其中。近日,记者接到多起消费者投诉,反映在云霄地区出现多个打着”免税烟”“特供烟”旗号的网上买烟平台,通过”鱼目混珠”的手段欺骗消费者。这些平台不仅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还涉嫌偷逃税款,给消费者权益和国家税收造成双重损害。
一、案例直击:高价买来”山寨烟”
家住云霄县城的林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今年3月,他在一个名为”闽南烟仓”的微信小程序上,以每条680元的价格购买了2条某知名品牌香烟。”比实体店便宜近200元,页面还标注’海关监管”保真溯源’,我就下单了。”林先生说。
然而收货后,林先生发现烟盒包装粗糙,扫码验证显示”无此追溯码”。经烟草专卖局鉴定,这批香烟系高仿假冒产品。当林先生要求退货时,客服先是拖延,随后直接将其拉黑。”平台页面做得太像正规渠道了,根本分辨不出来。”林先生懊悔地说。
类似案例并非个例。云霄县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已接到27起网络购烟投诉,涉及金额超15万元。这些平台普遍存在以下特征:
1. 使用与正规渠道相似的界面设计
2. 虚假标注”免税”“特供”等字样
3. 价格低于市场价20%-30%
4. 收款账户频繁变更
二、暗访调查: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记者以批发商身份暗访了多个社交平台上的”香烟代理”。一个自称”阿强”的供应商透露:”我们有三档货,A档是精仿,扫码能出页面;B档普通仿制;C档就是假烟。”当问及货源时,对方称”有专门工厂做包装,烟丝从边境进来”。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平台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 上游:地下加工厂仿制包装
– 中游:网络平台负责引流接单
– 下游:物流公司”化整为零”发货
某快递网点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每天都发几十单,用食品、日用品名义寄送,我们抽查发现是香烟也只能退件处理。”
三、监管困境:违法成本低查处难
云霄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表示,网络售烟存在三大监管难点:
1. 平台服务器多设在境外
2. 交易通过社交软件私下完成
3. 快递面单故意模糊品名
“去年我们查处的一个案件,嫌疑人用20多个微信号轮换使用,每个号用一周就废弃。”执法人员透露。这些违法者即便被查获,往往因涉案金额不足刑事立案标准,只能行政处罚了事。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但现行法律对网络售假的处罚力度,与线下实体店售假并无区别,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四、行业警示:正规渠道才是保障
福建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工程师提醒消费者:
– 认准”中国烟草”官方标识
– 拒绝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产品
– 索要并核对发票信息
– 发现可疑立即拨打12313举报
记者注意到,中国烟草总公司已在官网公示全国5.4万家合法零售点信息,并开通”烟草专卖许可证查询系统”。消费者只需输入店铺名称,即可验证其销售资质。
五、最新进展:多部门开展联合整治
据悉,云霄县已成立由市场监管、公安、烟草、邮政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近期查处的一起案件中,现场查获假冒卷烟1200余条,涉案金额达80余万元。犯罪嫌疑人刘某等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刑事拘留。
与此同时,各大电商平台也开始加强管控。微信安全中心公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已处置违规烟草销售账号3.2万个,封禁相关微信群1.1万个。但记者实测发现,以”云霄”“免税烟”等关键词搜索,仍能轻易找到隐蔽的销售渠道。
在这场”猫鼠游戏”中,监管部门与违法者的较量仍在继续。如何构建更有效的网络监管体系,保护消费者权益,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