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控烟力度加大,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正规外烟代购”的幌子,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从事跨境烟草走私活动。记者历时三个月调查发现,这些微商通过”暗度陈仓”的方式,构建了一条从境外采购到国内分销的完整灰色产业链。
一、微商代购的”合法外衣”
“保证正品,海外直邮”“正规报关,可提供购物小票”……在微信朋友圈和各类社交平台上,类似的”正规外烟代购”广告随处可见。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微商通常以”留学生”“海外代购”等身份作掩护,声称通过”合法途径”代购外烟。
“我们都是从国外免税店或者正规超市采购,通过国际快递邮寄回国。”一位自称在日本的代购向记者保证,”每单都有完整的购物凭证和报关单据”。
然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海关共查获走私卷烟案件1.2万起,案值超过15亿元,其中大部分是通过”蚂蚁搬家”方式走私入境的。
二、走私链条调查:从”人肉”带货到跨境物流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正规代购”背后,隐藏着一条完整的走私链条:
1. 境外采购环节
走私团伙通常在境外设立采购点,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日韩等地。以越南为例,一条中华烟在当地售价约150元人民币,走私到国内后可卖到400元以上。
2. 运输环节
- “水客”带货:通过雇佣”水客”以行李夹藏等方式分批携带入境
- 物流伪装:将香烟混装在普通货物中,或伪报为其他商品
- 跨境电商”刷单”:利用跨境电商个人额度分批邮寄
3. 国内分销环节
走私烟入境后,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销售,形成”线上接单-线下发货”的模式。为逃避监管,交易多使用暗语,如”口粮”代指香烟,”颜色”代指品牌。
三、典型案例:深圳”3·15”特大走私案
2023年3月,深圳海关破获一起特大香烟走私案,现场查获走私香烟20余万条,案值近2亿元。该团伙正是以”正规代购”为掩护,实际通过海上偷运方式走私入境。
据办案人员介绍,该团伙头目林某在微信上以”免税店代购”名义招揽客户,实际上在境外组织货源后,通过改装渔船将香烟偷运至广东沿海,再分销至全国各地。
“他们非常狡猾,每次交易都用不同的微信号,收款账户也经常更换。”办案民警表示,”还会定期清理聊天记录,给侦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四、新型走私手法:”化整为零”逃避监管
随着监管力度加大,走私分子不断翻新手法:
- “蚂蚁搬家”式走私:将大批量货物拆分成多个小包裹,利用个人邮寄额度分批入境
- “直播带货”掩护:通过直播平台展示正品,实际发货为走私货
- 虚拟货币交易:使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进行支付,逃避资金监管
- “代收代发”网络:建立多级分销体系,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收发货物
五、监管困境与执法挑战
尽管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但外烟走私仍面临诸多监管难题:
- 线上交易隐蔽性强:微商交易记录易删除,资金流向复杂
- 物流环节难以监控:走私分子频繁更换物流公司和收发地址
- 法律适用存在争议:个人自用与商业走私的界限模糊
- 跨境协作难度大:涉及多国司法管辖,证据固定困难
一位不愿具名的海关人员表示:”现在走私分子反侦查意识很强,一个微信号通常只用两三个月就废弃,给案件侦办带来很大挑战。”
六、消费者风险警示
购买走私外烟不仅违法,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 产品质量无保障:走私烟可能为假冒伪劣产品
- 售后维权困难:一旦发生纠纷难以追溯责任
- 法律风险:购买走私烟草制品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 健康隐患:未经检验的烟草制品可能存在更高健康风险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提醒消费者,我国对烟草专卖品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任何未经许可销售烟草制品的行为均属违法。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产品,切勿轻信”代购”“免税”等宣传。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