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全国”净网行动”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引发关注——曾活跃多年的”云霄香烟”官方网站突然无法访问。本报记者历时两个月追踪调查发现,这背后牵出一个涉案金额超20亿元的跨境非法烟草销售网络。
官网关停当日仍在更新 “客服”称”系统升级”
9月15日凌晨,有消费者发现云霄香烟官网弹出”该站点已被依法关闭”的提示。记者通过网页快照发现,关停前6小时网站仍在更新”中秋特惠活动”,其”24小时在线客服”在14日23:47分还向咨询者表示:”近期系统升级,建议通过微信渠道下单”。
这与2021年郑州破获的”云端香烟”案如出一辙。当时涉案网站在查封前12小时,首页滚动条仍显示”庆祝单日订单突破2000件”的促销信息。办案民警透露,犯罪团伙会预留4-6小时应急响应时间,用于转移服务器数据和客户信息。
暗网交易记录曝光 跨境物流藏猫腻
通过技术手段,记者获取到部分暗网交易记录显示,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云霄”系列香烟通过23个虚拟账号完成交易逾14万笔。其中”云霄(软金)”单品售价280元/条,较正规渠道便宜45%,累计销售达3.2万条。
更令人震惊的是物流记录。犯罪团伙使用”化妆品”“电子配件”等虚假品名报关,通过中缅边境的5个物流中转站,将货物分批运往国内。2023年6月云南海关截获的一批”蓝牙耳机”,实际是600条云霄香烟,外包装盒内嵌铅块以干扰X光机检测。
仿冒防伪技术升级 扫码验真成摆设
记者获得的三份不同批次云霄香烟显示,其仿冒防伪技术持续迭代:
– 2021年版:普通激光防伪标签
– 2019年版:可变色油墨+微缩文字
– 2023年版:支持微信扫码验证(伪造验证页面)
广东烟草质检站工程师李明指出,最新查获的假烟包装已采用量子云码技术,”扫描跳转的验证页面与正品官网相似度达92%,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这与2022年浙江破获的”海啸行动”中犯罪手法高度吻合,该案查获的假烟扫码验证次数竟达87万次。
资金链调查:直播带货成新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中心数据显示,与”云霄”相关的146个收款账户中,有83个通过直播平台打赏洗钱。某主播在2023年3月的单场直播中,收到”大哥”打赏的300个”嘉年华”礼物(折合人民币90万元),次日其关联账户就向缅甸某赌场转账89.8万元。
重庆警方在8月专项行动中抓获的王某团伙,正是利用”翡翠原石代购”直播间收取货款。其后台数据表明,直播间观众中62%的IP地址与云霄香烟订单收货地址重合。
生产窝点藏身工业园区 环保设备掩人耳目
根据生态环境部门的用电监控数据,福建某工业园区内的”鑫隆包装厂”夜间用电量异常,其UV印刷机功率是全厂其他设备总和的3倍。执法人员突查时发现,该厂通过伪造环评报告获取排污许可证,实际正在批量印制7个品牌的香烟包装。
现场查获的排班表显示,工人实行”做二休一”制度,每班次生产2.5万张烟标。该窝点空调常年保持22℃恒温,并非为工人舒适度考虑,而是确保特种印刷油墨的稳定性——这恰是2020年广西”猎烟一号”案中犯罪分子的相同操作。
消费者健康威胁:重金属超标11倍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报告显示,查获的云霄香烟中:
– 焦油含量:18.7mg/支(国标≤11mg)
– 铅含量:3.2μg/g(正品0.28μg/g)
– 砷含量:1.8μg/g(正品未检出)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王凯指出,这类非法卷烟燃烧时释放的多环芳烃是正规产品的4-6倍,”长期吸食会导致肺癌发病率提高3倍以上”。2021年湖南某医院收治的4例年轻肺癌患者,均有3年以上云霄香烟吸食史。
跨国协作追查 服务器踪迹指向东南亚
公安部网络安全局透露,云霄香烟网站使用的服务器IP经过至少5次跳转,最终定位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某科技园区。该园区近两年注册的37家”网络科技公司”中,有19家涉嫌参与跨国非法烟草贸易。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国际刑警组织通报的”银剑行动”中,菲律宾警方在该国打掉的假烟团伙,其网站架构与云霄香烟官网存在90%的代码相似度。犯罪团伙成员聊天记录显示,他们定期参加”技术交流会”,分享逃避监管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