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1688香烟批发一手货源”货真价实”

电商平台惊现低价香烟批发 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近日,记者在1688等电商平台发现大量标榜”香烟批发一手货源”“厂家直销”“免税香烟”的商家,这些店铺以明显低于市场零售价的价格销售各类品牌香烟。在某商家页面显示,”中华(硬)批发价380元/条”“玉溪(软)180元/条”,较正规烟草专卖店零售价低30%-50%不等。

2023年5月,广州市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特大网络销售假烟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该团伙正是通过在1688等平台发布”一手货源”广告,通过物流将假冒伪劣香烟销往全国各地。执法人员现场查获假冒”中华”“芙蓉王”等品牌香烟20余万条,以及大量假冒包装材料和防伪标识。

“厂家直销”背后的猫腻:走私、假冒与非法经营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一手货源”主要存在三种违法情形:

  1. 走私香烟:利用跨境电商或边境走私渠道,逃避国家烟草专卖管理和税收。2022年深圳海关查获一起案值8000万元的香烟走私案,走私分子通过1688平台招揽下级代理商。

  2. 假冒伪劣:小作坊仿制知名品牌香烟。2023年初,湖南郴州警方摧毁一个制售假烟团伙,其生产的假烟通过网络平台以”厂家直销”名义销售,经检测焦油含量超标3倍,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3. 非法经营:部分商家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真烟,但未经烟草专卖许可。2021年浙江查处的”5·18”非法经营案中,嫌疑人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下线,在1688开设多家店铺进行批发,累计销售卷烟2.3亿支。

消费者维权困境:平台推诿与取证困难

多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在这些”一手货源”商家购买香烟后遭遇维权难题。北京消费者王先生表示:”收到货发现是假烟后联系平台,客服以’烟草属于违禁品’为由不予处理,商家也很快下架消失。”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实施条例,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禁止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不严,客观上为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2023年3月,某电商平台就因未及时下架烟草类商品被市场监管部门处以50万元罚款。

监管持续加码:多部门开展”净网”专项行动

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2年起联合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持续开展”清理互联网非法销售烟草制品”专项行动。最新数据显示:
– 2023年上半年关闭违规账号12.6万个

– 下架商品链接28万条
– 查处重大案件67起
– 涉案总金额超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不法分子开始转向更隐蔽的社交平台进行交易。他们通常在1688等平台发布隐晦广告,再引导至微信等私域完成交易。2023年4月,重庆警方破获的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1688吸引客户后,全部转为线下交易,使用虚拟货币结算。

行业观察:价格悬殊暴露监管漏洞

正规烟草零售商向记者透露,国家实行严格的烟草专卖制度,所有正规渠道香烟都有统一批发价。以中华(硬)为例,烟草公司统一批发价为583元/条,零售指导价700元/条。平台上所谓”380元厂家直销”显然不符合正常商业逻辑。

中国控烟协会专家表示:”网络非法售烟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使未成年人更容易获取烟草制品。”2023年6月发布的《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显示,15.8%的受访青少年表示曾通过网络购买过香烟,其中42%是通过电商平台获取。

技术手段升级:AI识别与大数据监控成新利器

面对日益隐蔽的网络售烟行为,监管部门开始运用新技术手段:
– 阿里巴巴平台已上线”烟草关键词AI识别系统”,2023年二季度自动拦截违规商品23.6万件
– 国家烟草专卖局建立”全国互联网涉烟违法信息监测平台”,日均扫描网页超2000万页
– 部分省市试点”物流寄递涉烟信息监管系统”,通过面单关键词识别可疑包裹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法分子不断更新规避手段。近期出现使用”香火因”“yan草”等变体词,或以”礼品”“特产”为幌子的新手法。2023年7月,江苏某快递网点就查获一批标注”茶叶”实为卷烟的包裹,数量达12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