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烟草管控日趋严格,一个隐蔽的免税香烟地下批发网络正在通过”暗度陈仓”的方式悄然运作。本报记者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揭开了这条灰色产业链的神秘面纱。
跨境物流成主要通道 免税烟”改头换面”入境内
2023年5月,广州海关在一次例行检查中,查获了一批申报为”电子配件”的货物。开箱后发现,里面整齐码放着200条某知名品牌免税香烟,外包装已被更换。这是近期查获的又一起利用跨境物流走私免税香烟案件。
“不法分子通常会选择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正规渠道作为掩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海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将免税香烟重新包装,混在合法货物中进行运输,增加了查缉难度。”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走私活动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1. 境外采购:通过旅游代购、留学生等渠道在免税店批量收购
2. 物流转运:利用国际快递、跨境物流公司进行运输
3. 境内分销: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下级代理
社交平台成交易温床 “一手货源”广告泛滥
在某知名社交平台上,记者以”免税烟批发”为关键词搜索,立即弹出数十个相关账号。这些账号大多使用隐晦表述,如”机场特产”“免税商品代购”等,但私聊后都会明确表示可提供各类免税香烟批发服务。
“中华软包450/条,硬中华400/条,量大有优惠。”一位自称”王经理”的卖家向记者报价,这个价格比正规渠道低30%左右。当记者询问货源时,对方表示”有特殊渠道保证正品”。
2023年初,浙江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展下级代理,半年内销售免税香烟涉案金额达1200万元。主犯李某交代,他们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获取货源:
– 导游代购:利用带团出境机会在免税店采购
– 水客带货:雇佣”水客”分批携带入境
– 边境走私:从中越、中缅边境秘密运输
监管漏洞待补 新型走私手段层出不穷
随着监管力度加大,走私手段也在不断升级。2022年上海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分子将香烟拆散后藏入玩具熊内芯运输;2023年深圳查获的案件则发现走私者利用冷冻海鲜作为掩护。
“现在最让人头疼的是’化整为零’的走私方式。”某边境缉私部门负责人表示,”他们不再大批量运输,而是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每次只带几条,但频次很高。”
税务专家指出,这类免税香烟走私不仅造成国家税收流失,更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据估算,每年因此损失的税收可能超过50亿元。
多地开展专项整治 打击力度持续加码
近期,多地海关、公安部门已开展联合行动,重点打击免税香烟走私活动:
- 2023年3月,珠海拱北海关破获一起利用”水客”走私免税香烟案,查获香烟1200条
- 2023年6月,昆明海关在中缅边境查获伪装成茶叶的免税香烟800条
- 2023年8月,青岛海关在跨境电商包裹中查获藏匿的免税香烟300余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案件中还发现了伪造免税标识、篡改生产日期等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不仅违法,还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记者将持续关注这一灰色产业链的发展动向,为读者带来最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