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海关查获跨境走私香烟大案,涉案金额均超千万元。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案件背后往往与网络平台上宣称的”外烟一手货源”批发商存在密切关联。在各类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上,”免税外烟批发”“一手货源保真”等广告信息铺天盖地,形成了一条从境外走私到国内分销的灰色产业链。
一、走私大案频发暴露产业链漏洞
2023年5月,深圳海关破获一起特大香烟走私案,现场查获”万宝路”“七星”等品牌香烟12万条,案值约1.2亿元。犯罪嫌疑人通过伪报品名、夹藏等方式,将香烟从香港走私入境,再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下级代理商。
无独有偶,今年3月,厦门海关缉私局打掉一个走私香烟犯罪团伙,查获各类外烟8.6万条。该团伙通过”水客”以”蚂蚁搬家”方式走私入境,然后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进行全国分销,宣称”厂家直供”“免税正品”。
“这些所谓的’一手货源’商家,很多都没有正规的烟草专卖许可证。”某省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所谓’免税烟’,要么是走私入境,要么就是假冒伪劣产品。”
二、网络平台成主要销售渠道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以”外烟批发”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大量商家打着”保税区直发”“免税仓现货”的旗号进行销售。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个标注”万宝路一手货源”的商家向记者保证:”绝对保真,支持验货,量大从优。”
这些商家通常不会在商品页面直接展示香烟图片,而是用”云雾缭绕”“吞云吐雾”等隐喻性图片替代。交易达成后,他们会要求买家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私下转账,再通过快递发货,以此规避平台监管。
“现在查得严,我们都是走特殊渠道。”一位自称在广州做外烟批发的微商告诉记者,”整条拿货价格比市面上便宜30%-40%,但要50条起批。”
三、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由于这些”一手货源”商家大多没有正规经营资质,消费者购买后往往面临维权难题。北京市朝阳区消费者协会2022年受理的37起外烟消费投诉中,有29起无法找到被投诉方。
“买到的所谓’免税烟’,很多都是假烟或者过期烟。”一位曾通过微商购买外烟的消费者告诉记者,”抽起来味道不对,想退货却发现对方已经把我拉黑了。”
更严重的是,这些未经检验的走私香烟可能存在重大健康隐患。烟草行业专家指出,正规进口香烟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而走私香烟往往存储条件恶劣,可能滋生霉菌或发生质变。
四、监管持续加码打击违法行为
针对外烟走私乱象,相关部门近年来持续加大打击力度。2023年1-5月,全国海关共查获香烟走私案件256起,同比增长43%;查获走私香烟312万条,案值约5.7亿元。
“我们建立了’智慧缉私’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可疑线索。”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加强与烟草专卖局、公安机关的协作,实施全链条打击。”
法律专家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未经许可经营烟草专卖品,涉案金额超过5万元即构成非法经营罪,最高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而购买走私香烟的消费者,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五、辨别正规渠道有诀窍
如何辨别正规的外烟购买渠道?业内人士给出了几点建议:
- 查看商家是否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 正规进口香烟外包装上有中文标识和关税完税证明
-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极可能是假烟或走私烟
- 拒绝通过个人账户转账交易的方式
“消费者应该通过正规烟草零售店购买进口香烟。”某省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强调,”虽然价格可能略高,但质量和售后都有保障。”
记者注意到,随着监管趋严,一些曾活跃在网络平台的外烟批发账号近期纷纷改名或清空内容。但仍有部分商家改头换面,以更隐蔽的方式继续经营。这场打击外烟走私的攻坚战,仍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