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的特殊商品流通
近日,记者走访辽宁省丹东市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部分商铺存在销售朝鲜香烟的现象。在中朝友谊桥附近的沿江商铺区,约三成商户的柜台角落都摆放着包装印有朝鲜文字的香烟,价格从30元到150元不等。
“这些烟都是通过正规边贸渠道进来的,有完整的海关手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店主向记者展示贴有中文标识的朝鲜香烟。记者注意到,这些外包装印有平壤地标建筑的香烟,均在侧面加贴了符合中国规定的健康警示标识。
市场需求催生特殊产业链
据丹东海关2023年数据显示,全年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朝鲜烟草制品约2.3吨,较2022年增长17%。这些商品主要流向三个渠道:收藏爱好者、跨境商务人士和特定消费群体。
“最受欢迎的是’727’和’金刚山’两个品牌。”经营边境特产十年的李老板介绍,”前者因包装印有朝鲜战争停战日期具有纪念意义,后者则因过滤嘴添加了人参成分备受追捧。”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还流通着部分未贴中文标识的”水货”。这些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的香烟,价格往往比正规商品低30%-40%,但存在质量隐患。2022年8月,丹东市场监管部门就曾查处过一起销售假冒朝鲜香烟案件,涉案金额达12万元。
政策法规的双重约束
我国《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销售进口烟草制品,必须持有特种烟草专卖经营许可证。丹东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表示:”合法进口的朝鲜香烟必须加贴中文标识和完税证明,消费者购买时要注意查验。”
与此同时,联合国安理会第2397号决议对朝鲜烟草出口作出限制。中国海关总署2020年发布的公告强调,进口朝鲜烟草制品需提供用途说明,且不得涉及被制裁实体。
消费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
辽宁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王立群分析:”朝鲜烟消费热反映的是边境地区特有的商贸文化。对部分消费者来说,这种商品承载着对神秘邻国的想象。”记者在采访中遇到多位购买者,他们表示购买动机主要是”收藏”“送礼”或”尝鲜”。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5月,抖音平台曾出现多个展示朝鲜香烟的短视频,引发是否涉嫌变相烟草广告的争议。这些视频后被平台批量下架,相关账号受到处罚。
市场监管持续加强
丹东市场监督管理局今年以来已开展三次边境烟草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检查中朝边境线5公里范围内的商户。最新数据显示,共查处违法案件14起,查扣违规烟草制品230余条。
“我们建立了与海关、边防的联合执法机制。”该局稽查支队张队长介绍,”通过商品溯源码系统,可以快速识别合法进口商品。”今年3月破获的一起走私案中,执法部门首次运用区块链技术固定了电子证据。
专家建议理性消费
中国控烟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吴宜群提醒:”所有烟草制品都对健康有害,不应因猎奇心理放松警惕。特别是来历不明的外国香烟,可能存在焦油量超标等风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朝鲜香烟包装未标注具体成分和焦油含量。2021年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数据显示,某些朝鲜品牌香烟的焦油含量达到15mg/支,高于我国规定的11mg/支上限。
(文中涉及商户及消费者均为化名)